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到巴中(重温)

(2023-11-07 12:09:13)
标签:

图片

旅游

教育

健康

       从重庆出发,进四川,寻找当年父辈参加革命的地方——通南巴,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苏区。
       由当地民间修建的将帅碑林,站立在巴中新城的最高处。百度是这样介绍的:
       川陕苏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等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3年8月中旬,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红军乘四川军阀刘湘组织新的"围剿"尚未就绪之际,迅速开展了仪南、营渠、宣汉三次进攻战役,攻占了仪陇、营山、达县、宣汉、万源5座县城。相继建立了仪陇、阆南、嘉陵、英安、营山、长胜、渠北、达县、宣汉、红胜(罗文坝)、城口(万源大竹河)等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与川东游击队胜利会师,改为红33军。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10余万人。
            很多从通南巴走出来的穷苦人,参加了红军,他们都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了,他们没有看到解放的那一天。他们的姓名,乡镇,都篆刻到陵园的大理石碑上,受到人民永远的怀念。

                                                                 写于2015年4月27日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来到巴中(重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兄弟生日
后一篇:立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