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认知的占星学理论基础

(2010-01-01 13:31:26)
标签:

星座

占星

理论基础

天宫图

曼荼罗

命盘

宇宙

分类: 星相基础

按:以下文字写于本人研习占星之初,今天又做了一些修改。希望能对大家整体地认识占星提供一些帮助,也欢迎占星同好跟我探讨、交流。

 

1. 占星学是一种奠基于天文物理和数学排列组合的基础之上的,融合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的认识系统。这个认识系统因其丰富、多元、精微,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包容性和统合性,从而成为一门既宏观又具体,并且极具拓展性的学问。

 

2.作为一名合格的占星师,不仅需要严密的数理逻辑,以及理性的推演、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强烈的直觉力和深刻的直观式洞察力。后者正如星象大师史帝芬·阿优所言,占星领域甚至整个世界观都需要一种单纯而统合的法则。因此,从事占星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智力,还有他的情感和直觉的强弱,并且和他的哲学观、价值观的立足点息息相关。

 

3. 任何一位占星师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他自身的立场和局限(换句话说则是他本命盘的立场和局限),去解读和诠释他人的命运。因此,占星师不是无所不能的算命师和预测家,他所能提供的,仅仅是基于占星知识系统和自身智慧的认识和谏言。犹如宇宙是一个涵容万有的整体,而占星能提供的仅仅是这个整体的一个切面。

 

4. 坊间的大部分星座解析,包括一些宫位、相位的解析都是片断的、过于武断的和机械化的,如果占星师直接挪用这些内容用于自己着手的个案,那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行为,也说明这位占星师缺乏职业素养,以及对占星领域深度探索的兴趣。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在占星领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5. 占星学的一些基础假设在这个物质世界是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因此占星很难去总结和揭示出一个人的具体命运——他的人生道路上已经发生和将会发生的具体事件。但现代占星已经证明了,它可以探索宇宙和行星能量如何作用于一个生命个体,铸就他的人格模式和心理动力,由此也会外显成物质世界的一些共通的表现方式。占星学的重点在于探索这些能量在具体生命中所可能发生的扭曲、变形和显化,而不是直接判断它们的呈现方式。因此占星谘商中的沟通艺术是绝对必要的。

 

6.占星师是相信、体验和实证宇宙力量的神秘主义者和实验主义者,但绝不是宿命论者。

 

7. 占星学中的宇宙观:

曼荼罗这种宇宙原型和生命原型的象征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中都有其对应形式。尽管曼荼罗(也称曼陀罗,梵文为mandala)这个概念源于印度,且和藏传佛教关系颇大,但其所意味的宇宙圆满性、统合性却奇妙地与其他文化中的一些象征相契合,比如中国古代炼金术士所绘制的修炼图,就具有典型的曼荼罗形制,再如道家的阴阳八卦图,也是如曼荼罗般对称而和合的完美形态。而如果要到西方文化中去寻找这种原型,那么唯有西洋占星学中的天宫图可以相媲美。

天宫图中十二星座的排列,具有绝佳的对称性和呼应性。从四元素的角度来说,从第一宫白羊座以火象开始,接着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摩羯、宝瓶、双鱼,呈现出火土风水、火土风水、火土风水的四元素交错循环局面。从基本、固定、变动星座这个分类的层面,则从第一宫开始为基本宫,接下来依次是固定、变动、基本、固定、变动的循环。其中基本宫象征着起始和发动,固定是稳固和凝聚,变动则是进一步的衍变和发展。仅从上述两个层面看来,这种4(四元素,代表四种基本能量)和3(三种能量的运作方式)的组合和循环推动,就包含了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可能。再从阴阳(2)的角度来看,从白羊座开始的阳阴交替循环,又从阴阳和合不断生长这个层面为前述两个层面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最原始的两种基本力量。换句话说,天宫图中包含着的这种234的对称组合关系,便是宇宙最基本的演化形式,而它的终极则是1(圆形的天宫图,也即是曼荼罗和太极八卦所象征的宇宙大道)。

那么,个人的本命盘又是如何与整个宇宙的能量交错互动呢?通过个人所在出生地和精确的出生时间而确定下来的本命盘,明确了十大行星所在的位置与互动关系对此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此人本命中第1宫的起始位置,后者影响的是个人在不同生命领域的表现和能量运作模式(天宫图中的先天黄道12宫与本命盘中的后天12宫,形成了新的对应和互动)。这个本命盘系统,正是宇宙大道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个生命体中具体呈现整个宇宙的能量运作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