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年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2)

标签:
健康教育体育 |
分类: 站桩养生文章 |
缅怀恩师
——为恩师于永年百年诞辰而作
于冠英
一、平生略述与拳学履历
于永年1920年农历2月12日生于辽宁大连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幼读私塾,及长入学堂,聪慧好学,以优良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预科,194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回国后在北平口腔医院任牙科医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铁路总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科主任,直至退休。
于永年老师既是我国口腔医疗界的老前辈,又是口腔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是解放初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批准的享受国家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研制的“人造不碎假眼”,发明的“树脂胶球”等,填补了建国初期医疗科研与临床的空白,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恩师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则是在“运动医学”方面,他是“运动医学”的倡导者,并终生践行,大力推广,积极传播,造福广大百姓。恩师因年轻时患有哮喘,1944年拜师爷王芗斋老先生,习练大成拳站桩功,以期强健身体、胜任繁忙的工作。习桩仅三年,体质大为改观。1947年,在北平太庙,与孙闻青、陈海亭、李见宇等7人,发起呈请成立了“中国拳学研究会”,会长为王芗斋。
1953年,在北京铁路总医院用站桩养生功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慢性病,疗效显著,开全国大医院广泛收治众多慢性病之先河。
1955年,与沈其悟教授一起编著意拳大成拳“站桩二十四式”,完善、规范了站桩的功法体系,受到王老先生的赞许。
1958年,王芗斋应北京中医研究院之邀,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开展以站桩功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于永年利用业余时间辅助之。
1962年,与恩师王芗斋赴保定参加河北省气功养生学术研讨会。
“文革”十年,因“留日”经历,被诬“特嫌”,惨遭迫害,虽深陷囹圄,然却不坠凌云之志,期间,创编肌肉“紧松内动训练法”,为建立“第二随意运动学说”奠定了功法的基础与雏形。
1982年,出版《健身良法——站桩》首次科学、系统、全面、详细地对站桩功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介绍、宣传、推广。
1984年,收林景全为弟子,林1976年由香港赴英国授拳,后入英国籍。目前,随其修炼站桩功法的学生、弟子逾千。
1986年,赴大同,出席开山大弟子郭贵志为会长的“大同市大成拳研究会”成立大会。同时,为纪念王芗斋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整理、校注的《拳道中枢》、《习拳一得》书稿付印刊行,并赠送与会人员。
1989年,受亚武联主席霍震寰先生邀请,与王玉芳、常志郎到香港传授站桩养生功。
1990年,应弟子林景全邀请,首次到英国传授、传播站桩功,此后10年间,多次到英、法等国授拳、讲学,从学受益者累计多达数千人。
2001年,在北京铁道大厦院内,举办80寿辰宴,学生、弟子及嘉宾逾百人参加,其弟子郭贵志、林景全、于冠英为主要具体组织操办者。
2009年,在北京烤肉宛紫竹院店举办90寿辰宴,其弟子林景全“携弟子90人恭祝恩师九十寿”,盛况空前,此详情见其弟子于冠英在当年《武魂》第五期的撰文。
二、继承发展与提携后辈
师爷王芗斋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家、拳学革命家,他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革故鼎新,锐意革命,创立了没有套路桎梏的本能拳学——大成拳。此举犹如横空出世之蛟龙,搅动了当时沉闷的武坛,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春风。恩师生前多次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师爷王芗斋老先生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一个真正拳学革命家,在武术的继承发展方面,具有一股子革命精神,他找到了拳学的本质,一下子就给捅出来了,这需要多大的胆识、勇气和胸怀呀!”
如果说师爷王芗斋,在近百年前的那个时代,首次将武学不传之秘站桩功公诸于众,是有胸怀、有抱负的锐意革新之举,那么恩师于永年所提出的“第二随意运动”的理论学说及训练体系,则是对站桩功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弘扬,他不仅揭示了整体发力的神秘面纱,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地进行了量化、细化。使大成拳站桩养生功、“紧松内动”等功法,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与推广,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恩师一生致力于芗拳的弘扬与发展,真是善莫大焉!
不仅如此,他依据武术套路的位移运动与站桩不动的静位运动,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体系,他制作了“武术与心术”两个运动体系简表,他以每个人身体为界限,而分为“身内之物”、“身外之物”,并以此制作“老子大道哲学内物论——物的分类简表”。缘由“习武入道”的追求,以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方式,绘制成《老子为道图》简表,言简意赅,体系分明,井然有序。
恩师于永年先生为芗拳的传承与发展,十年间仅《老子为道图》就让我累计复印多达三千余份,分发给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大成拳爱好者、养生桩的习练者。
不仅如此,恩师于永年先生素怀仁心仁术,推广普及站桩养生功更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自1982年《健身良法——站桩》问世以来,三十年间共出版《站桩养生法》《拳道中枢站桩功》《大成拳站桩与求物》《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等八部专著,其影响力蜚声海内外,为大成拳站桩功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实为芗老弟子中之佼佼者。
恩师不仅著书立说,而且还亲赴海外及香港传授、推广站桩养生功。1989年,受亚武联主席霍振寰先生的邀请,与王玉芳、常志朗去香港举办讲座。1990年首次受弟子林锦全邀请赴英国,之后又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传播大成拳,站桩功法,其直接或间接受益者逾千。
恩师于永年先生传承芗拳携后昆,大弟子郭贵志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大成拳名家,尤善技击。于老先生称他是“凭着一身真功夫,一双铁拳头,在欧洲的搏击拳坛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郭师兄自1997年至2015年应直村茂等人之邀,赴欧洲授拳讲学。在长达18年的教学生涯中,遇欧洲搏击名将、空手道高手二十余人,先后战胜直村茂、一刚、利雅克、克洛德、方索、巴特克等,巴特克在与郭师兄交流切磋中不慎肋骨骨折,卧床月余;而体重190斤,身高1.9米的方索比武失手,造成了膝关节错位,他们在当地的拳馆由此纷纷改为了“大成拳拳馆”。
胡孚琛先生1984年拜入恩师门下,习练大成拳站桩养生功,是养生一脉的重要传承者。胡先生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退休后任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首届国际老子道学文化高层论坛”,2009年11月,在北京人民会堂举办开幕式及新闻发布会,世界各地的道学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教授500余人参会,盛况空前。会后,我向恩师详细汇报了大会的情况,恩师无比喜悦地说道:“大成拳能打,技击性很强,大老郭凭着一身真功夫在欧洲十几个国家已经打出了名气。现在胡孚琛和你们又把世界各国的‘老子研究会’的代表召集到北京,研究咱们的道家文化、养生文化,真是不简单啊。咱们有打出去的本领,也有请进来的胸怀,现在中央不是正在提倡增强和宣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吗,这个也是软实力,而且底蕴很深厚”。恩师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纯真喜悦的微笑,那场景生动感人,使我记忆犹新,宛如昨日一般。
恩师惦念关心着自己弟子的成长与发展,同样也关心关注大成门里各门派的成就与发展:1994年7月,杨鸿晨师兄由石家庄赴京在卢沟桥举办“京冀拳友交流会”,同时为自己的新书《王芗斋拳学》签名售书,恩师亲赴会场祝贺。1997年12月,由霍震寰先生组织的“首届意拳(大成拳)学术研讨会”在通州大运河宾馆召开,恩师亲赴会场详尽地讲解“站桩求物”、“老子为道图”。2000年12月,崔有成师兄组织成立“北京武术院迁安分院”,恩师携我共赴迁安到会祝贺并发言,恩师希望崔师兄多组织比赛,培养技击人才。2005年11月,张礼义师兄借参加纪念王芗斋诞辰120周年之际,到恩师家中拜访,汇报中国大成拳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及发展前景,恩师肯定了研究会为大成拳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并欣然同意继续担任顾问一职。2006年11月,恩师让我请王铁成、杨建友等几个师兄来家里,我们搞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时值王师兄赴巴西授拳二十年回国不久,也正想向于老师汇报工作。恩师赞扬了王铁成、郭贵志师兄在国外传播大成拳,功不可没。
三、传承血脉与继往开来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最具特质的,五千年根脉相传从未断代,这是区别于其他文明最为显著的标志。若言中国传统文化,则必称“儒、释、道”,“兵、武、医”等。因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与内核,是“体用合一”的载体与运用,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文化传承及传承基因,皆来自于“天人合一,体用合一,心物一体”的哲学观,皆来自于“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和人事”的整体性的思维观及其指导下的方法论。
就武术而言,其修炼传承是需薪火相传、代代接续的,其修炼成就若欲达上乘功夫,亦必是在“体用合一”、“心物一体”的状态中,求得“天人合一”之境的。武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热爱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的人,为坚守文化自信,都应当为此出一份力量,做一份贡献。
师爷王芗斋先生辞世五十多年了,恩师与我们分别也有六年多了,大成拳自问世以来,以其百年的历史,以其四、五代的传承,以其独特的拳学魅力,以其独到的养生功效,在国内外均有了迅猛的发展与传播、传承与推广,这当中浸透着恩师于永年先生的心血与汗水、凝结着期望与嘱托,人们的赞誉于老先生是大成拳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
值此恩师于永年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在这里纪念他,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因为我们的肩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与使命,缅怀恩师,继往开来,我们有这份传承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