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功的习练心得与初步探究
(2018-04-19 19:59:34)
我按照于冠英老师的指导方法习练站桩功已近两年了。大成拳站桩功有祛疾健身的功效,同时也是习练技击术的筑基功法。现将习练大成拳站桩功的一些心得、疑问、困惑与同道们分享。
一、动静之理
1、开始阶段(20分钟之内):外形能较好的保持桩姿,肌肉容易放松,但思维、意念较杂乱,此阶段我最常出现的身体反应是打嗝、出虚恭,最快在3分钟之内就出现。在这个阶段,刚习练站桩功时,面部、手部会有蚁行感,现在很少出现。
2、中间阶段(20至50分钟之间):
(1)、肩部、腿部肌肉由于静力性紧张而产生轻微晃动,腿部偶有肌肉的高频震颤感,力量很大,速度很快。
(2)、有意识地间断进行口腔、面部肌肉的放松,会出现口水增多的现象。
(3)、颈部、肩部、腰骶部的肌肉较容易紧张,主动放松肌肉并微调姿势,额头、后背会微微渗汗。
(4)、肌肉放松--肌肉紧张--肌肉再放松,杂念--宁神定意--杂念,此阶段良性意念与杂念共生。
难点:颈部、腰骶部肌肉的放松,尤其是站桩后半程。
3、结束阶段(50至60分钟之间)
(1)、肌肉较酸痛,微调整四肢角度并放松。
(2)、按照“模拟打愣”的方法凝视前方,眼前会有朦胧感、混沌感,杂念较少,逐步进入浅入静状态。但我知道这还不是真正的深入静状态,这需要经过漫长的锻炼与积累过程。
我为了延长站桩时间,在肌肉酸痛难耐时通常进行数秒3分钟,3分钟过后,调整一下桩姿,肌肉的酸痛感可有所缓解,身体能平静一下,这时可再数秒2分钟,这或许也是“心法”吧。但这几分钟的动与静是对我桩功的历练,往往也是我身体感受提升的关键几分钟。我认为运动量也不可突然一次增大许多,否则会有心慌等感觉,需要一点一点地突破自己的最大运动量,才能逐渐体会到“留有余兴”的意义所在。
二、张弛之道
从“宁可筋长一寸,不让肉长一分”,“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等这些表述可看出,先辈们对习武中抻筋拔骨的重要性从来都特别重视。站桩功所做的各种撑抱动作及腿部肌群的收缩,可起到抻拔筋膜的作用。而“臂半圆,掖半虚”的桩架促使膈肌升降形成了较深、较长的腹式呼吸,提高了肺泡的气体交换效率,从而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了平时很多闭锁的毛细血管得以开放,使微循环畅通。前辈们已有多种实验数据及站桩后人体面色红润等现象证明了这一点。各种现代运动都无法避免血液循环加快的同时呼吸也发生急促,产生“氧债”现象,站桩功独有的姿势实现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协调统一。
有学者对中医经络做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经络的循经感传假说,结合我们已知的一些事实如针灸可以治疗疾病,站桩后有舒适感及祛疾健身作用等。从经络角度可以认为站桩功的姿势对人体主要经络起到整体刺激和有效按摩的作用。但是,站桩功对经络及其分布着的穴位进行刺激按摩的作用机理,需要在站桩这一“求道”的过程中验证和研究。确有许多中医方法及理论的不解之谜,于老师曾对我提到了唯象中医学理论,它是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现象来总结、概括得出系统的理论。我想,我们也可根据站桩功的祛疾健身事实来总结、概括一些方法理论吧。
三、神意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