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地下和地上埋藏与留存了许多文物瑰宝与古老建筑,见证着中华的历史渊源与演变。其中地下文物以陕西居多,而地面上的古建筑则以山西为最。2018年冬,我造访了太原晋祠和邻近的平遥古城,近距离地感受了山西古建筑的厚重韵味。
吹越千年古风的晋祠建筑群
晋祠位于太原郊区,从市内乘公交不到一小时即可达到。人说不到这里枉到太原。
晋祠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朔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当时,周武王大封褚候。次子唐叔虞被封到了晋水之阳,当了晋国的开国君主,建立了晋国的宗庙,这就是最初的晋祠。后历代为纪念唐叔虞和他贤明的母后岜姜氏,在原址不断扩建,就累积形成了现在这座中国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晋祠内有大小百余座古老建筑,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落,其中居中的主体建筑为圣母殿,内供奉有叔虞之母、姜子牙之义女岜姜的圣像,还有几十尊精美绝伦的彩塑侍女像。可惜我到晋祠时,圣母殿大门紧闭,没有观赏到那号称晋祠一绝的精品。

圣母殿前有一方名为“鱼沼”的泉水池,池上凌空架有一道飞梁。

“鱼沼飞梁”建于北宋,呈十字桥形,典雅大方,造型独特,犹如展翅的大鹏飞在鱼沼清泉上,为国内古桥中罕见的珍品。

虽无缘进入圣母殿拜褐圣母和观赏精美的侍女彩塑,但在殿前我看到了宋代工匠留下的殿柱盘龙。那木雕的盘龙圆眼鼓凸,龙舌伸吐,利爪尖锐,龙鳞斑驳,龙身壮实,古人的手艺真可谓绝了。

除了古柱盘龙,还有尖檐翘檩,绿瓦红匾,虽不大红大绿,光彩耀眼,但正是这种未加刻意修饰的斑驳色彩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把每一个走近圣母殿的人都带入了千年历史的沉思中。
,

晋祠的建筑都这么古老而朴实,没有过度的色彩眩耀,却自然地张扬着时光垒叠起来的厚重。

晋祠里有座立有四尊护祠铁人的"金人台"。台西南角的一尊铸于北宋年间的武士像最为威武。他身披铠甲,英姿勃勃地圆睁法眼,披风沐雨地守护了晋祠八百余年。

晋祠里古树参天,五百年以上树龄的苍树比比皆是。这株圣母殿前的树皮剥落、树干纹裂的老槐树叫“唐槐”,有人说这树是唐太宗李世民种下的圣树,历经千年寒暑交替和日月轮回,至今依然这么遒劲,或许其身上真有点王气?

最奇的还是这株活了三千年的“周柏”。她真是中华民族的祖宗树。如今她虽树干光秃、树身站不稳地歪斜倒伏,但那树顶的绿叶仍然彰显着她未衰的生命力。站在祖宗树前我呆想,她要是能如“天仙配”里的老槐树一样开口说话,或许能说出中国三千年历史中的所有秘密。

晋祠里还有许多未加修饰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老牌匾。这圣母殿前的三块匾最具代表性,它们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千年匾,无声地叙着老宗祖们的教诲。

晋祠古建筑载着昔日古晋宗庙的风韵,令人咀嚼不尽。

晋祠里的泉水曲桥也让人印像深刻。其泉水共有三股,即难老泉、善利泉、鱼沼泉

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号称晋阳第一泉,为晋祠的又一绝,游人纷纷伴其拍照留念,意企也沾点不老的仙气。

从西周冒涌到如今,难老泉的泉水几千年都未枯竭!

有三千年渊源的古晋祠能基本完好地留存至今,是文物保护的奇迹。据说文革中差点被毁,是附近十几个村庄的老百姓联合起来保护了这中华的瑰宝,真应感谢这些有见地、有胆识、敢担当的古晋后人。

山环水绕,亭台檐阁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下,清泉桥榭蜿蜒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与自然景观交映荟萃,晋祠真叫人留连忘返。
留存明清遗韵的平遥古城

造访完晋祠,从太原乘高铁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平遥城。这里城墙巍峨,市井古朴,历史渊远,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是以整城列入了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明清遗留古城。城内街道纵横有序,布局严谨,古观、古庙、古建筑比比皆是。申遗成功后,这里的不能再拆一座房屋,也不能再增一座房屋,城内居民大多迁出了古城而住进了现代新城,古城内多是经商人员和游人,城墙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结实的城墙建于明代,风格类似于明长城,高墙厚砖,箭垛炮口,还有行兵坡道与藏兵瓮城,其作用则都是为了防范塞外异族的入侵。

平遥古城的城墙四角有四座高耸的楼阁,是清康熙巡游平遥时为接驾而建的。此后,在几百年的风雨洗涤中,这些楼阁一直在城楼上俯视着平遥城内的历史变迁。

平遥城内街道为麻石铺就,房屋多为明清遗留的晋式平房,很少看到楼房,但有一些高大的古牌坊衬托出街道的错落变化。

古风朴朴,徐徐而来,但过度浓郁的商业味煞了风景。

平遥城内道观、寺庙、孔庙齐全,释道儒传统文化根深叶茂。

平遥的院落都庭院深深,招财进宝,经商气息无处不在。

游人如织,老少皆有,都是慕名而来。

平遥是明清时商贸繁华的城市,南来北往的商客和货物需要保护,镖局因此应运而生。“华北第一镖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业务最繁多的商贸保护机构,开了近现代‘保安公司’的先河。

这是镖局内的镖车和武器。

日昇昌票号由山西富商在清光绪年间集资创办,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始祖,曾一度操纵了整个清王朝的金融命脉。从这里参观出来,我深深感受到了昔日晋商的勤勉、诚信和聪明才智。

这深宅大院曾是“曰昇昌”票号的总号所在地,分号则遍布全国,直至海外,从这里发出的汇兑票据通行天下。

平遥会馆曾是那年代全国商人重要的聚集地,是车进人涌的商务宾馆,里面有各省的会所。不同省份来平遥的商人都住在自已省份的会所里。

平遥会馆曾一度被改为平遥中学的教学地,险乎被“现代化”毁掉,不知是哪位有识之士的坚持,才保住了这方平遥商务发展的历史遗迹

平遥会馆院落浩大,虽都是平房,接待能力却不亚于现代宾馆。

相较于现代宾馆,这里别有古朴韵味,入住者能找到当年经商人的感觉。

平遥会馆里有数百间客房,可以接待近千人入住。

我在这南宁馆里入住体验了一晚。作为湖南人,很遗憾这里面没有长沙会馆,可能那时湖南商贸太落后,没有商人来这里吧。

南方人住进这三星级的北方火炕客房里,体验不同的民俗文化,别有一种异样的味道。

平遥县衙位于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明清,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古衙门。

这里进去是县衙正堂,有浓郁的古代官场文化,且有浓浓的清正廉明的“正能量”,站在那桌摆官印的堂上,似乎可以听到县太爷在秉公审案。

一座平遥古城,浓缩地展示了中国明清几百年的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实证性地诠释了那年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操守与理想追求,真应好好地保护这座见证历史的瑰宝古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