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阳朱氏来源

(2011-10-26 12:51:06)
标签:

朱长胜

分类:

http://s2/middle/63a85a49tca069ed0ea51&690

公元932年,原吴越国掌书记朱清源兄弟俩为避五季之乱,而定居缙云,因其原籍河南信阳,故取名“河阳”。
河阳村至今仍保存着明清古建筑1500余间、15个古祠堂、6个古庙宇、一座清代五孔大桥。
唐末僖宗年间【唐僖宗李儇(862-888),873-888年在位】,河南信阳地区两兄弟朱清源、朱清渊为避战乱来到了浙江杭州。
当时这里属于吴越国,皇帝武肃王钱镠听说朱清源学问渊博,口才出众,即聘他为掌书记,成为王宫主管。
公元932年,武肃王病故,天下大乱,弟弟朱清渊劝告哥哥朱清源隐居起来,待天下形势明朗再说。
于是武肃王死后第二年,朱清源携弟游括苍缙云,看到那里山水秀丽,就选择在山下的风水宝地而居,为使朱氏后裔不忘祖宗之本,取河南信阳各一字而取名“河阳”,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河阳村。
掌书记,在唐宋时期是掌管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祀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的官员。
按宋元之际的胡三省(1230~1302)所注,“掌书记,位判官下,古记室参军之任。
”。
据《义阳朱氏宗谱》所载,河阳朱氏始祖朱清源的长孙朱倏生于唐末光启乙巳年(885年)。
明国子监丞朱维嘉《义阳朱氏源流序》(摘录)“…前汉有名诩者,为大司马长史,生浮。
浮字公叔,为申息侯。
浮生下邳太守永。
永九世孙质为司徒,生二子,曰寓、曰卓。
寓司隶校尉,坐党锢卒,子孙避难丹阳。
卓生扶风太守翻,翻生上党太守越。
越八世孙丞相行参军事;询保安有功,封义阳安国公。
按义阳,即信阳州,古申国也,后属河南汝宁府。
自汉以来,朱氏盛也有九族,曰沛国,曰濮阳,曰永城,曰吴郡,曰钱塘,曰义阳,曰丹阳,曰太康,曰河南。
大抵春秋之后,朱氏世居沛国。
自寓遭难,子孙始各散处。
出吴郡、钱塘、丹阳者,寓后也;出濮阳、永城、义阳、太康、河南者,卓后也。
寓之后散居江南,世次既亡,无所为考。
而维嘉之十九世祖清源公,始见于家谱。
公之先自濮徙蔡,盖出於卓之后,而为义阳之裔也…”

〔河阳朱氏现在族谱记载就有5万多人,而这5万多朱氏后代每年到河阳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参加朱氏祭祖大典,重读朱氏家训。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阳古村遭受了无数次人为的洗劫,例如:公元1449年,贼匪陶得二等人三至河阳烧杀抢掠,烧毁房屋、宗谱,致使河阳人丁减少过半。咸丰十一年(1861),六都河阳黄氏,携二幼子避乱杨宅庵山,被寇搜得,见其貌美,以白刃威胁,度难免死,“乃投其二子,大骂,遂为寇杀”。同村丁氏,避乱丽水库头,寇至,跳楼死……同治元年(1862),八月廿三,六都河阳应氏,遇寇不屈被害……公元1861-1862年,太平军洗劫河阳村,短短一年中,全村就死了三百四十五人。公元1944年,日军窜入河阳村,劫掠捣砸,烧毁住房二十三间。〕



【信阳,旧称义阳、申州,《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贞元(唐德宗年号)以后隶属于蔡州】

【河阳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