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桃叶渡也称晋王渡

标签:
桃叶渡王献之晋王渡 |
分类: 旅游归来 |
南京城内淮青桥东边有个地方,名叫桃叶渡。清·陈作霖《东城志略》说:“晋,王献之送婢于此。宋,曾极诗谓之‘南浦渡’,……旁为‘柳浪湖’。”清,田志山诗注系“烟柳湖”。《古乐府》载有王献之与其婢唱和的诗,诗为: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婢: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风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于是,骚人墨客,争相吟哦,传为千古艳事。但嘉庆十六年,学者姚鼐主修的《嘉庆江宁府志》则说:“(桃叶)渡在江北。按:琅琊诸王,世居乌衣巷,前临淮水(秦淮河)。郭璞占曰:淮水绝,王氏灭是也。今乌衣巷在文德桥西,可百余步,淮流思尺,何暇远涉。”我认为《嘉庆江宁府志》说得很有道理,从乌衣巷到桃叶渡,不到一公里,何需王献之这样亲送亲接?诗中有两字应予重视,那就是“渡江”二字,说明王献之的婢,渡的是江,而不是什么青溪或者秦淮河,所以桃叶渡是在江北。
那么王献之为什么要亲自送婢到长江北岸,后来又从江北把婢接回?这在诗中并未明说,但我们可以试猜一下。
王氏为两晋世家,王献之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他本人也以书法闻名当世。公元317年左右,西晋都城洛阳被少数民族占领,不久长安又被攻陷,晋愍帝被掳,西晋遂亡。西晋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纷纷逃到长江南岸,与江南大地主在建康(今南京)拥立了琅琊王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元帝。随同渡江的王谢大贵族则居于今乌衣巷一带。贵族官僚逃到江南,但他们的祖宗茔墓仍留在山东临沂,不便携带的财宝可能还埋藏故地,虽然南渡多年,但他们对于自家的财宝是不会忘记的。当时淮河南岸尚在晋人手中,洪泽湖、微山湖以东地区,少数民族势力可能还未达到,因此王献之决定渡江祭祖取宝。他当然不肯亲自冒险,但此事只有委派心腹亲信才能办得,唱和诗的婢便被选中了。所以,我估计,王献之送婢,是送自己的亲信老婢渡江去为他办理祭祖取宝这类重要的私事。此渡口当在江北桃叶山下,即今南京长江大桥公路北端,这里古时属于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