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曰修苛己宽人,严谨教子

标签:
裘曰修裘麟裘行简 |
分类: 历史故事 |
裘曰修苛己宽人,严谨教子
在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叫裘曰修(1712年—1773年)的官员,曾经做过主考官。他不但关心爱护科考举子,同时还能利用科举试题来教育影响儿子。
裘曰修,江西新建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水利专家。他幼年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乾隆四年(1739年),27岁的裘曰修考取了进士,任庶吉士。此后,裘曰修走上了仕途,从编修干起,先后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在位时有政绩,并擅长治水,曾治理过黄河、运河等好几条河道。主编过《热河志》《太学志》《西清古鉴》等多种书籍,是一位颇有政绩,又负文名的人。
裘日修在朝为官,讲究办事严格纪律,谨守法度;家教也很严,特别是对于大儿子裘麟和小儿子裘行简,一言一行要求得十分严格。即使是两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裘日修也丝毫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
裘曰修在任礼部尚书时,曾任主持复核会试的主考官。在复核到某省一位考生的试卷时,众考官发现该卷内有“社稷镇公子”一语。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便认为是该考生自己杜撰出来讥讽朝廷的,不但不能录取,还要追究他的责任。对于这句话,裘曰修感觉有些熟悉,虽然知道有出处,但又一时想不出到底出自哪一本书。他深知举子们十年寒窗苦十分不容易,轻易下结论就会毁了一个举子的一生,于是他便劝各位考官暂时不要声张,待他回家查阅资料,弄清情况以后再说。
回家之后,裘曰修顾不上休息,立即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因为没有目标,翻了几本书之后,还是没能找到那句话。正巧,任翰林院编修的大儿子裘麟从外面回来,于是,裘曰修便问裘麟“社稷镇公子”的出处。裘麟也是饱读诗书的好学之人,但他一时也想不起其出处,因为怕父亲责备自己学识浅薄,便信口胡诌,说大约出自《国语》。见儿子说得不够肯定,裘曰修又追问他确定吗?裘麟话已出口,不便更改,只好硬着头皮肯定说是出自《国语》。
裘日修见儿子毫不费力地解答了自己的难题,刚开始打心眼里高兴,觉得儿子学问比自己广博,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可等上床休息以后,他又不放心了。他不肯就这样轻易放过疑点,于是又摸黑起床,点上蜡烛查找《国语》一书。翻来翻去,把全书查遍了,也没找到那句“社稷镇公子”。直到天色微明时,才好不容易从《左传》里找到了那句话。
这下,又累又乏的裘日修对儿子这种不懂装懂的态度生气了。他怒气冲冲地叫醒睡梦中的儿子,厉声训斥裘麟轻率浅薄:
“做官也好,做学问也罢,首要的一条是诚信无欺!第一,不能欺骗朝廷,欺骗别人;第二,不能毫无把握,就信口乱说,凭一知半解,草率从事,这样也是对自己极不负责。……”
裘麟知道自己犯了过错,赶紧诚恳地接受父亲的严厉批评。他打心眼里钦佩父亲处事谨严的作风,也十分感激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
这件事给裘麟的教训极为深刻,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并以父亲为榜样,严谨治学,学问大有长进。后来有人就此称赞裘曰修,说他“课子之严,待士之宽,一举而两善备焉”。
如此看来,裘曰修的为人属于那种待人极为宽厚、家教却甚严的类型。尽管儿子已长大成人,并且已经入朝为官,裘日修却丝毫也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