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2022-03-19 17:00:45)
标签:

曙光电影院

宽银幕电影

曙光宽银幕电影院

分类: 建筑艺术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南京曙光电影院位于中山北路7号(鼓楼广场向西50米),1958年落成,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和江苏省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建筑设计:徐敦源;合作者:张致中、蔡冠丽、邝永鎏、唐厚炽。门头上的“曙光宽银幕电影院”八个大字由彭冲出面特请南京大学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教授题写。曙光曾是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与胜利、大华、解放合称为南京四大电影院。经40余年使用,效果良好,是1950年代兴建的影剧院建筑成功的范例。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南京曙光电影院于19591230正式开幕,是解放后国内新建的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其采用的放映机全部国产化。规模1 500座,总面积约2 200 平方米。正立面采用酱红色水泥,水平嵌条粉刷,镶嵌“曙光宽银幕电影院”白色大字,下设大开窗,白色窗套相衬,悬挑大雨蓬相围,大门框、木窗、平顶檐口为白色,对比强烈,色调明快,侧面采用红砖清水墙,与附近的鼓楼相呼应。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内部装饰采用墨绿色大幕舞台与浅黄色墙面相衬,拉毛墙面,穿孔三夹板护壁,穗糠吸音板吊顶。厅内空间开阔宽广,音响清晰。6个安全门分设厅两侧,疏散迅捷。建筑前部2层附夹层,楼下有观众席900座,楼上有600座。观众厅30m宽。平面呈东西向矩形布局,由门厅及观众大厅两部分组成,门厅3层,底层为入口门厅,2层楼座,3层放映室,整浇框架结构,楼座采用悬臂结构,省去了大跨度横向大梁。观众大厅采用砖混结构,钢屋架、石棉瓦屋面。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设计特点:

  (1)利用基地地势比正立面前道路高的条件,把影院退进人行道红线10m多组成踏步及大平台,形成影院的主入口广场。

  (2)为使观众厅座位全部能达到良好视线效果,又为节约结构的造价,采用楼座钢筋混凝土斜梁悬挑方案,楼下900座,楼上600座。

  (3)充分利用空间:斜梁后面的空间,亦即前厅的空间,上面利用做夹层,作为楼座的休息廊。斜梁下面空间不吊平,在国内首创大厅上面倾斜的顶棚。

(4)为节省结构造价,观众厅外墙采用砖承重墙结构,观众厅30平方米跨度采用多边形钢木混合桁架、石棉瓦屋面,外立面及室内设计充分利用空间及体形的组合,以及尽量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色彩,不依靠虚假装饰来解决建筑艺术处理问题。当时,最后预算总造价约20万元,较控制造价节约5万元。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1988年改建成可放映普通银幕、宽银幕及70mm宽银幕立体声电影的高级影院。

  空调部分由南京市影剧公司卢伯周设计。

  建筑由观众厅、休息厅、放映室等组成。观众厅面积1200平方米,1167座。

  观众厅及放映室要求空调。夏季室内空气温度28±1,相对湿度60%。噪声56dB(A),总送风量60000m3h,换气次数5次/h,新风量18000m3h。空调总耗冷量337270kW(290000kcalh)

  观众厅顶棚用24CT21118#圆形直片式散流器送风,放映室3T20247#连动百叶风口侧送风,观众厅池座后墙41200×800铝合金格栅(内装铜丝网)及舞台前2个矩形铝合金孔板回风。

  3H100型恒温恒湿机组成一个空调系统,送凤总管装T701610#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空调机房与舞台左侧墙外相邻,面积80×63m50m 2

空调器冷却水由NBL380型玻璃钢冷却塔冷却,用24BA-12离心水泵,水泵房16m2,冷却水池容积40m3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1998年影院装潢后重新开业,增加了70毫米胶片,成为超宽银幕电影院,从此迎来了鼎盛时期;在南京影迷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2002年,因鼓楼地区地铁工程建设和地产开发,曙光电影院被拆。现唯有老照片能勾起市民对曙光电影院的回忆。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链接:

宽银幕电影(cinemascope)使用的银幕比普通银幕为宽的电影的统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电影业开发并普及的,推广这种电影是为了使电影院比电视机更具竞争力,解决观众减少而带来的电影业滑坡。其中,伴随着当时兴起的三维立体电影,大屏幕电影摄影学系统也在同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电影工作者开始在一些系统中运用35毫米宽的胶片带,在另一些系统中则使用70毫米宽的胶片带。法国科学家亨利·克雷蒂安开发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可以使相机把宽大的影像压缩在胶卷上,并且当胶卷通过放映机放映时将其扩大。美国发明家费雷德·沃勒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宽银幕立体电影,尽管他发明的系统要求三部同时开动的摄像机和放映机一起工作。

南京消失的历史建筑之曙光电影院

人们习惯于水平方向观察事物,宽银幕电影利用变形镜头把画面拓宽,符合人类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的特点,模拟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无限界的景物,使观众扩大视野,临场效果更加真实。对于拍摄而言,宽银幕电影更有利于实现丰富的场面调度,可以使用大量景深镜头。由于这样的特性,在宽银幕普及之初,主要用来制作西部片或史诗片,能够更好地展现宏达的自然景观、千军万马的战争镜头、大规模群众场面等视野广阔的场景。如影片《大决战》中,郧百万雄师逐鹿中原的震天气势,令人一览无遗,并且宽银幕电影还有使人“注意森林也不忽视树木”的特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