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书·隐逸传·宗炳传赏析

(2021-10-02 14:40:40)
标签:

卧游畅怀

宗炳

分类: 生活常识

宋书·隐逸传·宗炳传赏析

宋书·隐逸传·宗炳传赏析

《周易》说:“天地闭合,贤人隐去。”又说:“避世隐居则无烦恼。”又说:“应该把隐居看作高尚的事情。”又说:“隐士是很纯真圣洁的。”《论语》说:“隐士有七人。”用“作者”来称隐士。又说:“子路碰到荷蓧丈人,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又说:“圣贤之人首先是选择地方居住,其次是避免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又说:“虞仲、夷逸,隐居而敢说话。”这些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称呼也不一致,请允许我们来阐述。“隐”这个词的意义,是指行迹不露于外,思想主张不被外人得知。至于千年以来没有什么新闻,不出一个圣人,则是大贤大德的人自己隐藏起来,把自己降到和凡人同等的地位,行为仅限于保全身心,远离灾祸罢了,不必一定要住山洞睡岩石,虽然隐藏了以往的品行,表现出另一副模样,接近了最高尚最伟大的人物,也是全世界都看不见,全人类都不听说的。这些人,怎么肯在颍水边上洗耳朵,明明白白地做出这样俗气的事情。逃避社会,避开尘世,就是贤人。针砭时弊,有一定的避世的原因,仅仅知道义就是隐蔽自己的主张,这不叫做藏身。至于巢父的名声,就用来称呼他的大号,就是“裘公”,因为有可以传颂的事迹,他的隐居就《论语》中荷蓧丈人一类的隐居,而非贤人的隐居。贤人的隐居,是把自己隐藏得更深一些,荷蓧丈人的隐居,则仅仅是避开社会上的人。他们的行为不同,心中的想法也不一致。自己的运气不好,知道不可能飞黄腾达,隐居种田,反而可以显示出超尘脱俗的高姿态。没有运气,所以隐居,隐居的行迹不明显,用避开人的方式来隐居,使人一下就看出了隐士的面目。形体上的隐居被称为隐者,道德思想上的隐居被称为贤人。有人说:“‘隐者’和‘隐’的不同,已经听说了;‘贤者’和‘贤’相同,不知它区别在什么地方?”回答说:“形体隐居和隐蔽思想、主张,说起来相同但是实际上不同,贤人和贤者相比,可以拿亚圣来说明问题,以此作比,它们的区别也许可以分辨。至于高尚人的和隐者,避时、避地、避言的人和独居之人,以及隐姓埋名而隐居的人,都是独往独来的人说法,虽然汉阴的书不再流传,河上的名声不再显扬,也不会不激励贪婪和庸俗的人奋发自强,身负重任,一往前。”陈郡人袁淑汇集后来无名高士的事迹,写成《真隐传》一书,受传闻的影响,和真实的情况相距甚远。贤人仍然活着,事迹不可不真实。现在著录《隐逸》这篇列传,把“贤隐”的位子空着,其他一般的人,大都是“逸”而不是“隐”的。

 宋书·隐逸传·宗炳传赏析


  宗炳,字少文。是南阳涅阳人。祖父宗承,曾任宜都太守。父亲宗繇之,任湘乡令。母亲是同郡人师氏,为人聪慧正义,学识丰富,亲自教授子女。

  宗炳为父母服丧时十分哀恸,受到乡里人们的称赞。刺史殷仲堪、桓玄都提拔他担任主簿一官,又推存他出任秀才,他都推辞了,没有就任。高祖杀了刘毅,统领了荆州,问刘毅的谘议参军申永道:“现在政可以采取些什么措”申永说:“清除你和仇敌之间的宿怨,加倍地给他们恩惠,同地方上各阶层人物搞好关系,提拔有才能的人,这样就行了。”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宗炳为主簿,宗炳没有应征。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住山林喝泉水,已经三十多年了。”高祖认为他说的不错。宗炳擅长琴棋书画,精通学问道理,每每游历山水,都乐而忘返。征西长史王敬弘每次跟他出去,都日落而返。后来到了庐山,跟着和尚慧远学习如何考释、寻究文章辞意。哥哥宗臧是南平太守,逼着宗炳和他一道回来,于是就在江陵之湖盖房居住,宗炳闲居在家,无所事事。高祖召他为太尉参军,他也没有就任。二哥很早就去世了,留下的孩子较多,家累很大,宗炳自己又很穷,无法帮助他们,于是开始耕田种地。高祖多次接济他们,后来家族中有人做官了,就全部不再接受救济了。

  高祖打开官府大门公开招聘,下诏书说:“我身为天子,想要延请、招聘贤明的人士,然而《兔置》一诗所描述的贤士还隐姓埋名地生活着,《考槃》一诗提到的隐者也还没有出仕做官,我把高位让给这些人,现在它们却空着。南阳人宗炳、雁门人周续之,都是以幽居独处来培养自己的情操,不厌烦耕田种地的农家生活。可下令征召他们,以礼让他们出来做官。”于是一起征召他们为太尉掾,他二人都没有应诏。宋朝替代晋掌权后,征召宗炳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年,又征他为通直郎;东宫太子得势后,又征召他为太子中舍人和中庶子,都没有应征。妻子罗氏,也有高尚的情怀,和宗炳趣味相投。罗氏死后,宗炳十分悲痛,不久停止了哭泣,用佛理自遣,悲哀的情绪立即减轻了许多。对和尚慧坚说:“生与死的区别,不容易明白,再三地思考,才能排遣心中的悲哀。”衡阳王刘主孝在荆州时,亲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喝酒,任命他为谘议参军,仍然没有接受。

  宗炳爱好山水,喜欢远游,向西到过荆巫地区,向南登过衡山,在衡山上盖屋居住,也怀有前人向子长隐居之志。后有病回到了江陵,叹息道:“年纪大了,病也来了,名山大川恐怕难以全部看完了,只有沉静自己的心惰,提高自己的修养,睡在床上游历它们吧。”凡是他所游历过的地方,都画成图,贴在室内墙壁上,对人说:“我弹琴奏乐,要让众山都发出回响。”古有《金石弄》一曲,为桓氏家族所器重,桓氏衰亡后,这支曲子就失传了,只宗炳还能弹奏。太祖派乐师杨观跟宗炳学这支曲子。

  宗炳的表弟师觉授也有超脱清素的品性,用琴书来自我娱悦。临川王刘义庆让他担任祭酒和主簿二职,他都不去上任,于是刘义庆上表向皇帝推荐他。就在这时,他生病而死。

  元嘉二十年443,宗炳去世,时年六十九岁。衡阳王刘义季给司徒、江夏王刘义恭写信说:“宗居士不去改变他所不满的东西,他行迹超凡脱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扬。我为他的逝世深感悲哀,简直无法控制自己得哀思啊。

宗炳的长子宗朔,南谯王刘义宣的车骑参军。次子宗绮,江夏王刘义恭的司空主薄。三儿子宗晤,郢州治中。小儿子宗说,正员郎。宋书·隐逸传·宗炳传赏析


史臣说:“那些独来独往的人,性格都多少有点偏执、耿直,所以不能剥夺他们的理想,使他们屈服于自己的意志。要借招贤纳士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一定要使他们信服。如果让他们遇上值得信赖的君主,遇到太平盛世,他们怎么会放荡于湖海之上,隐遁在乡村之中游历于山林之间?他们大概是因为不得已才这样的。”

可见古人便看得很清楚,虽然《周易》中认为“避世隐居则无烦恼。”,但其实避世隐居的人往往比那些混迹红尘的人烦恼更多,忧虑更深。惟其烦恼更多,忧虑更深,以致到了无法忍耐与克制的程度,所以才遁迹尘世,与松竹泉石为伍。也就是说,这些隐居的入,并不是对世态人情无动于衷的人,恰恰相反,正是至情至性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