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北有座北极阁山,因其状如鸡笼,故又称鸡笼山。在鸡笼山东面一片绿树丛中,有一座千年古刹,这就是鸡鸣寺。足踏鸡鸣寺大门往南一拐,见一飞檐画栋立于高台之上,与大门平排。这就是始建于明朝的施食台。

施食台的设置和佛教关于鬼子母的传说有关。据《毗奈耶杂事三十一》说,从前,王舍城举行盛会,500人去芳园,路上一个怀孕的牧牛女被他们邀去欢舞,以致流产死去,后竟无人顾及。牧牛女痛恨至极,发誓来世日食王舍城一小儿。她转世后,变为鬼女,生了500个孩子。为了报复,每天吃王舍城里的一个小孩。搞得王舍城人心惶惶。佛祖知道后,便将她最小的儿子用钵隐住。鬼女悲叹求儿,哭求佛祖。佛祖说,你有五百子,失一子尚且如此,何况百姓人家只有一二个孩子呢?鬼女听了幡然悔悟,便皈依佛,成了护法神,专门护佑孩子。所以,她的塑像旁常立一小儿。大雄宝殿二十诸天塑像中鬼子母形象为贵妇人。佛经说鬼子母食量极大,在大殿前置施食台,放上食物以飨鬼子母。鬼子母在这里成了众鬼的象征,施与鬼子母也意味着施与众鬼。

相传鸡笼山古时是战场,元代又是杀人的刑场,冤死的屈鬼众多,“常有鬼魅祟人”。明初,延请西番僧在此结坛施食,以度幽灵,所以后人称此坛为施食台。

据《金陵梵刹志》卷十七明释道撰文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兴工筑城,因感鸡笼山风景秀丽而将其围入城内。在山的南面建了十王功臣庙,并扩建了鸡鸣寺,作为祀神演法之场所。山下有个万人坑也被围入城内。为啥这山坳叫万人坑?那是元兵入侵之时,将这里作为刑场,那些被诛戮者都被抛入山坳,时间一长,杀人越多,就自然地被称为万人坑了。过去的人是迷信鬼神的,认为有这么多冤魂屈鬼关在城内,要是兴妖作怪,扰得臣民不得安宁,朱元璋的皇位能做稳吗?俗话说:正人不怕鬼。朱元璋命人在那里建立了国学(这大概就是后来的国子监),想借天下英才来镇住那里的鬼。可是,那里的余魂滞魄往往结戍黑气,人若触碰,立即昏厥僵直倒地,甚至丧生亡命,扰得城内人心惶惶。一日,朱元璋得知此事,内心疑惑惊恐,就身着儒服来到寺中广业堂,察看是否确有此等怪事。按照当时说法,皇帝是真龙天子,那些余魂散鬼怎敢冒犯真龙?早就躲得无影无踪了。朱元璋呆了好久,不见动静,便圣驾回宫。当他刚刚坐稳,忽又接禀:那些鬼魂又出来作怪害人了。这可真把皇帝气坏了。他立刻召见大臣,决定以神道来治鬼妖。马上派人去西域番邦请来了惺吉、坚藏等七位有道高僧。在城阙筑起一座高坛,正对着散发黑气的万人坑。这七位高僧在坛内放上三个大石钵,里面分别装着清水、饭、菜。高僧们煞有介事地登台运心作法,广施济度,感动天神,落花如雨。坑中黑气充塞坛场上下,或聚或散,时开时合,有趋向之势。当时坛上往来办事的人都被黑气遮盖住了,只能看到他们的头部,这大概就是所谓“阴邪不能掩至阳”吧。经过高僧七天七夜的运心作法,还真灵验,黑气逐渐消逝。从此,那里再也没有鬼妖作怪了。事实也并没有什么鬼妖作怪,只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为了感谢高僧的神功,皇上除了奖赏七位高僧金银珠宝外,还在他们住过的、走过的地方分别挂上了皇上钦赐的匾额“秘密关”、“观由所”、“出尘径”。那运心作法的高坛呢,自然也有一块皇帝钦赐的匾额,上书“鸡鸣寺施食台”。也就是今日重新修建起来的那座高台。

数年之后,高僧乞还本国,皇上旨意。允其奏,只留二僧守奉香火。宣德年间,二僧殁于鸡鸣寺,葬神策门外崇化寺。

为什么那座高坛叫施食台呢?请看,那坛上的三大石钵内的水、饭,菜不就是施舍给万人坑内鬼魂的食物吗,借此来超度亡魂。这就是鸡鸣寺施食台的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