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2021-01-16 23:06:32)
标签:

丹凤街

绍德堂

双龙巷

中华女中

分类: 建筑艺术

《南京》第三季中潘知常教授讲到江宁淳化孙家边有一处古民居,是曹雪芹曾祖母孙氏的老宅,不想带有康熙御笔“承启后”的精美砖雕门套被无知的村民以15万价格变卖流失,令人扼腕不过20年前,南京城内还保存一处孙氏的居所和曹家花园,同样精美辉煌,遗憾的是它已经完全消失在城市的变迁之中。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按照红学界公认的说法:曹家在南京的住房有13之多,地址并没有逐一明确。除了众所周知位于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府、小仓山的随园和乌龙潭、曹氏家庙万寿禅寺和香林寺、水月庵,还有江宁陆朗花塘村等,在南京双龙巷、丹凤街围成街区也有一处曹氏祖宅。做过康熙皇帝奶母的孙氏,曹寅的母亲,就曾经居住在那里。

 

皇帝乳母住宅

197511月,南京丹凤街小学在拆卸旧房新建大楼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反映此处住宅与曹家有关,学校拆掉的一座厅堂,曾经是皇帝奶妈住过的。得到消息后,红学家吴新雷先生随即约请南京工学院杨廷宝和刘叙杰南京大学蒋赞初太平天国博物馆韩品峥、南京文管会季士家、南京博物院王少华等专家,一起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发现一些石础、石狮子、瓷器的残片,以及标有‘大清雍正年制’的碗底还见到清朝初年织布机上的石齿轮。大厅上原有一块康熙御赐的匾额,黑底、金字、红框,题为“绍德堂”,取曹頫“好古嗜学、绍闻衣德”之义。“绍闻衣德”语出《尚书·康诰》,这是以儒家思想为标准的评价,说他能够遵循曹玺、曹寅和曹颙的遗志,为康熙王朝忠实服务。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雍正朝,曹家被查抄后,曹氏家产被赏赐给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其中就包括丹凤街这处宅院。到乾隆初年,这里又为直隶清河道方观承所得。太平军攻占南京,方姓全家一度逃到泰州,曹家住宅和花园成了太平天国顾王吴如孝的府邸,厅上曾绘过壁画,下房做了顾王府的马厩。据说天京失陷前顾王在花园中自缢而亡。抗日战争期间壁画全毁,庭院也败落。房屋虽几经易主,而“绍德堂”匾额则一直保存到解放初期。1956年宅院主体建筑划给了丹凤街小学。1997年,丹凤街小学拆迁与尖角营小学合并为中山路小学。

 

坊间所传的方公馆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也作方观成,安徽桐城人,与方苞(1668-1749)同宗,有清一代名臣。早年流落南京,寄食清凉寺。后到京城一度看相测字为业,因缘际会成了曹寅外孙平郡王福彭曹雪芹姑表兄幕僚。雍正十年1732,他随平郡王远征准噶尔,掌书记之职后历任直隶清河道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浙江巡抚。乾隆十四年1749升直隶总督任期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在任期间,勤于民事,治理永定河、子牙河、章河等水系,修渠筑坝,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治绩彰显;尤为关注留心棉事活动,主持绘制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纺织、染布全过程的棉花图十六幅,乾隆阅后,每幅题诗一首,遂称《御题棉花图》(笔者在保定直隶总督府见过石刻《棉花图》);乾隆三十三年,方观承患疟疾卒于任上,谥“恪敏”;葬句容胄王山袁枚撰有《太子太保直隶总督方恪敏公观承神道碑》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据世居丹凤街的方氏后人和附近居民回忆,此宅院坐西朝东,正门在丹凤街,占原丹凤街153号、155号、157号、159号四个门牌。前后原有五进,后有花园,每进有过道、正房和厢房,天井旁有圆门互通。厅房地面铺箩底砖,砖下垫圆口坛钵,人一进房,老远就可听到脚步声。北侧从前面至后花园,有一道约三层楼高的防火墙,墙外后半部位是北花园,前半部分为花厅;宅院南端的门开在双龙巷4号和6号,为下房和马厩(注:双龙巷北侧门牌为双号,自东向西门牌号依次增加)。后花园很大,有假山、水池,还有亭子和一座三层梳妆楼。西墙外就是原中华女子中学。整个宅院面积比现在夫子庙的瞻园还大。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祠堂与家庵

蒋赞初南京史话也提到此处祖宅“当年这处宅第这座宅第面街朝东,前后五进,并附属有亭台园池和家庵等,其范围要包括今北京东路西口和江苏电视台一带。笔者外婆家旧居双龙巷尖角营,至今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原双龙巷东段北侧仍存有一排青砖小瓦清代建筑,条石墙清水外墙,青石门槛、磨砖雕花门罩,做工精细绝非普通民宅可比水磨外墙内还嵌有拴马石扣。笔者母亲讲,文革时期,进入双龙巷8号第二进堂屋内,梁上尚可看见供奉祖宗牌位的阁楼。而且双龙巷原中华女子中学东侧高地,也就是曹家后花园的位置,确实曾有一座尼姑庵截至文革前,一直有尼居住查杨新华编《金陵佛寺大观》:双龙巷18号为明慧庵;后为南京旭东无线电厂占用)。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据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在《秦淮风俗·雨集妙相庵》中所言:江南人有喜爱用梅雨烹茗的习俗。陈作霖在《可园备忘录》中曾记述:“五月雨集妙相庵,六月刘园观荷,七月飞霞阁看云,八月秦淮水榭玩月,皆具文社、会饮。”妙相庵建于清初,1864年湘军陷天京后,曾国藩曾将此庵作生祠。此后又复为尼庵。雨集妙相庵之俗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陈济民考证这座妙相庵位于双龙巷18号,双龙巷12号则是尼姑的寝房。很多人认为曹寅的母亲孙氏就是贾母的原型,《红楼梦》中妙玉在“栊翠庵”“旧年蠲的雨水”给贾母沏茶的场景,或许就发生在这里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前面提到的祖宗阁建筑常见于南京的一些深宅大院,至今在南捕厅甘熙宅地和木屐巷7古建筑内都留存有实例。《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的“贾氏宗祠”在宁府西边的一个院子。如此看来:位于宅院西侧的原双龙巷8可能就是贾家祠堂的原型,而在丹凤街的这处曹家花园也能找到小说大观园的影子至于原中华女子中学的位置会不会与荣国府相关,有待进一步考证

 

198810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组成的大型纪录片《曹雪芹与南京》摄制组,到市房产局查考“绍德堂”情况,并去丹凤街取景拍片,确认其为曹寅母亲居所。可惜这处曹氏祖宅已经片瓦无存,原址建成规模宏大的北京东路4号江苏广电城大楼。

丹凤街双龙巷曾有一处“贾母”旧居,或是大观园原型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