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五回的回目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我们先来看看曹公介绍的这两个名字的由来:
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
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庵里老尼佛名净虚,两个小尼姑,一名智善,一名智能。
曹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这两个名字,来自于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纵有千年铁门限,
终须一个土馒头。”
通俗的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最终也只会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这首诗是诗人看破红尘悟透世事的警世之语,不管你官位多高,也不管你积累了多少财富,更不管你出家修道求佛炼丹,也不会长生不老,最终必与众人一样,落得个土馒头而已。因此,别再留意那些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事情,只要踏踏实实的活着,享受人生的美好就行了。
曹雪芹因为自己的切身经历,早就彻底参透了人生的意义,因此,他对范成大的这两句诗更是高度认同,只不过,他不会像我们一般人,刚刚知道一点,就迫不及待地说出来,他将自己的彻悟,巧妙地隐藏到了两个地名里,一个是寄放灵柩的所在,一个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地名,在曹雪芹笔下,被赋予了相当的讽刺意义——你不是那么迫切地在想大富大贵名声显赫吗?你不是那么强烈地想寿比南山长生不老吗?好,看看你,怎么不过古稀就躺在这里了呢?
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宁府贾珍的父亲贾敬,他倒是不再在乎世袭的爵位和乙卯科进士的身份,只“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餘者一概不放在心上”,“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以求长寿。结果,终因“守庚申,服灵砂”,在第六十三回就“宾天了”,死后“肚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住到铁槛寺里来了。
馒头庵(水月庵)的名字,在《红楼梦》里,就更具有了讽刺意义。
庵,是出家的尼姑居住生活的地方,与庙一样,为脱离红尘者清净修行之地,阿弥陀佛,一心向善,不屑凡尘,是普通凡世羡慕之地。
可馒头庵里的老尼,也就是那个名为净虚者,要比凡人还热衷于尘世间的事务。我曾在另一篇文章里说她一点也不“净”,也一点也不“虚”,这起缘于她操作凤姐干涉司法,给凤姐三千两银子拆散了一桩婚姻,使得两个痴情的年轻人双双殒命。她是凤姐弄权的始作俑者,也就是两条人命的间接屠夫,哪里还有一点出家人的做派!
看到田野里那一个个土馒头,人应该有所领悟才对,住在馒头庵里的人,更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但这净虚却执迷不悟随意而为,曹公讽刺意味即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