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草巷13号民国建筑/李次宋公馆

标签:
李次宋李乃璟堆草巷小西湖 |
分类: 建筑艺术 |
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堆草巷13号民,国建筑/李次宋公馆
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它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众多的民,国文化遗存。尤其是南京城北地区的各类、各级民,国建筑几乎随处可见,而在以明清建筑成片的老城南则较为“稀罕”。
堆草巷东起小西湖,西至大油坊巷。民间传说明代沈万三家住此巷附近,其财富名扬天下,光驴、马有数百匹。驴、马一年吃草料无数,囤草如山,故该地也就被顺乎其然地唤作堆草巷了。
这座位于秦淮区大油坊巷内堆草巷13号的民,国建筑“藏”在城南小西湖片区,房屋建成于1932年,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约在250平米左右。
和大多数民国时期的官邸一样,一楼为会客用,二楼为起居室。由于设计独特,一楼三窗呈弧形并列,因此采光良好。室内地板虽历经八十多载,竟然完好无损!据了解,此楼曾于1993年曾修缮过。由于房主人不是产权人,加之该建筑未被列入文保单位。所以,当时的修缮并不规范,充其量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该楼墙体原为青砖砌成,在维修过程中曾被糊上一层水泥。使得这幢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民,国建筑,外观失去了“本真”。
室内结构没有任何改动和损坏,木地板、木楼梯、木扶手,还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家具,身在其中竟有穿越时空之感!据长期居住于此的李慧婉老人介绍,该房屋为李老太太的叔父早年所建。其叔父李次宋系同,盟,会成员,后当选为国,民,党“一,大,”代,表。而李老太太的父亲李公寀(采)曾任国,民,政,府南京最,高法,院,书,记,官。由于李次宋早已去世,其子李湘继承了该房,产。1974年落实政策该房还给了李家。由于该房屋年久失修,李湘又定居国外,已无力管理这处房,产。遂将该处房产“,充,公,”,由房产管理部门接管。虽然李老太从1958年就居住在此,但李老太太只享有居住权。尽管如此,李老太太仍希望,政,府,能把这处“老房子”保护起来。
2018年底小西湖地块棚户区危旧房面临拆迁改造,这幢已有86年历史的民国建筑的命运令人堪忧!为了不要让南京这座有着历史文化名城失去更多的历史文化、乡愁与城市记忆,为了这座有历史价值、有故事、有传承,且保护状况非常不错的民国建筑不被消失,志愿者们先后联系了夫子庙街道办事处,秦淮区文化局文物科,南京市规划局,请他们查阅这幢民国建筑的历史资料!希望尽快把它保护起来,传承与保护属于南京的城市文脉。
2019年4月3日在文保志愿者:杨叶亭、夏宏亮、李求宏、阚道宏、吕晓其、邱冬、杨昭龙、潘丽莎、朱庭科的不懈努力之下,秦淮区文化旅游局评估“堆草巷13号民国建筑”符合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原则同意列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并督促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保护规划和修缮计划。
目前堆草巷13号民国建筑空置,为片区施工人员暂住。
人物链接:
李次宋(1891—1961)别号乃璟,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一说合肥人。生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甲等工业专科学校,擅长法学、旧诗文。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ge,命,后在安徽庐州军,政,府任执法部长。1912年当选为安徽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后任安庆民治报、新国民报总编辑。1922年7月8日,在各,省自,治联,合会的推动下,与周松圃等在安徽成立“废督裁,兵会”,发起了废督裁,兵,运,动。1923年3月介,绍李铣(1903-1991)加,入,国,民,党,。1923年9月-12月与国,民,党,员陈紫枫、管曙东被安徽省,长马联甲逮,捕,关,押。1924年1月被推选为安徽,省,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4年春,保荐葛国梁、鲍宗汉、蔡炳炎投,考黄,埔一期。参与中,国,国,民,党安徽省临,时支,部的筹,备事宜,历,任,中国,国民,党安,徽省,临,时,支,部党,务特,派,员、党务指导,委,员、宣,传部,长,,国民,党广州特,别区执,行委,员。1926年3月在上海西,山,会,议派召开的“国,民,dang二大”上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5月28日,与柏文蔚、葛晓东等被任命为安徽省清,党委,员,会,委,员。1929年2月至7月就任安徽天长县县,长。1936年3月24日任司,法,院,秘,书。1946年退休。1957年3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史,载其为人坚毅果敢,惯与恶势力斗争。遗著《辛亥革命前后的安徽情况》。
李公寀(1887-1968)李次宋哥哥,安徽合肥人。江西大学毕业。曾任《安庆日报》总经,理。,解,放,前任南京最,高,法,院书记官。解 ,放 后任江 苏 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