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传说——明孝陵石驸马的故事

标签:
明孝陵石人石马石像生翁仲神道 |
分类: 旅游归来 |
南京民间传说——明孝陵石驸马的故事
明孝陵的神道两边,立着的十六对石人、石兽,线条粗犷,简约生动,奔放有力,令游客惊叹不已。细心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这些石像都是用整块的巨石雕成的,只有一个手执金瓜的武将,头是另安上去。
听老年人说,这个头另安上的石人就是“石驸马”。
这还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事情呢。
那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已经火烧了功臣楼,自以为外患已解,内忧已除,天下安定了,因此大兴土木,为自己修造了这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陵墓,还专门征集天下有名的石匠,雕出这些石人、石兽,为他的陵寝进行防守。
自打明孝陵修成后,这方圆四、五十里地就成了禁区,谁也不准朝里面望一眼,只有明太祖的小女儿,那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常常偷偷地带着几个年纪相仿的宫女,跑到这里来玩、她们不爱殿宇巍峨,不爱陵寝肃穆,就喜爱神道两侧的春光一-这里草坪坦荡,池水清澈,篁竹幽幽,菁松耸耸;葬着江东英雄孙仲谋的梅花山象一片五彩云霞。整个儿看过去,好看极了。
小公主还特别喜爱神道旁的石像。这一天,她又站在一位武将面前发呆了。这位武将身高丈二,威风凛凛,银盔铁甲,手执金瓜,可面容却又那么端庄,那么忠厚,一点没有杀气腾腾的狰狞气,这多象过去和父亲同生死、共患难的叔伯兄弟啊!他们上阵英勇杀敌,下了疆场,卸了盔甲,又是那么可亲可爱。她看呀,想呀,情不自禁伸手去抚摸了下将军的甲袍、一个宫女看见了,笑着说:“公主迷上将军啦,赶明儿同皇上说,就把你许配给他吧!”公主佯怒地说:“死丫头,把你嫁给他!”旁边一个正在采花的宫女跑过来,取笑他们说:“哟,争着嫁给石将军哪?那怎么成呢!我想个办法吧,你们拿这个花篮扔上去,谁能套在将军头上,谁就嫁给他。”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小花篮。
这个花篮编的太小了,别说套将军的脑袋,就是套将军的拳头还不够大呢!几个宫女哄起来了,说:“套就套!”说着挨个扔起了花篮。她们力气小,花篮又轻,都是扔不到石像肩头就落下来了。最后,轮着小公主扔了。小公主羞得闭上了眼睛。她将花篮随手往上这么一扔,神啦,小花篮晃晃悠悠,一直飞过石像头顶,竟稳当当地套在石像头上。
宫女们一起哄起来了,给公主道喜。公主半羞半喜地说:“嫁就嫁,他来迎亲,我就嫁他!”
话虽是这么说,到回宫的时候,她就早把这事给忘了。
这天夜里,刚到起更时分,皇宫里的人都被吵醒了,人们都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像打雷一样,一声比一声近。这是怎么回事呢?朱皇帝刚要问,御林军的头目来报告啦:“不好啦,孝陵神道旁的‘石将军’来了!”
一个石头雕的将军怎么会走路呢?它跑到皇宫里来又是为什么呢?朱元璋赶紧派入去打听.被派的入赶到皇宫门口,那位石头将军扬了扬手中的花篮说:“蒙公主亲口许婚,小臣特来迎亲。”那说话的声气,震得宫殿都有些晃啦!
朱元璋慌了手脚,急忙把公主都叫来盘问,那个小公主见石人真来迎亲,吓得哭了起来,朱元璋又气又恨又怕:气的是女儿私自出宫,私自许人亲事;恨的是石人不知高低,竟敢真来迎亲;怕的是石人威力无比,眼下难以过关,他想: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再不济也不能配个石头人啊!可他又不敢赖这门亲事,石人厉害呀!突然,他想起常遇春、胡大海来了,想起徐达来了,要是他们在,还能对付不了一个石头将军?!可惜常遇春、胡大海都在功臣楼被炸得粉身碎骨了,徐达害搭背害得不能走动了。现在朝中再没有能征惯战的英雄了!想到这些,朱元璋是多么的后悔啊!
幸巧还有一个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在。他听到皇官这边动静不对,忙悄悄从后门溜进来了。他把山羊胡子一捋,掐指一算,知道雕这座石像的匠人,为了给死于非命的开国功臣留个纪念,把心血都浇在石像上了,所以石像通了人性。眼下来硬的不行,得用心计。他眉头一皱,附在朱元璋耳边嘀咕了一阵,朱元璋的眉头顿时舒展开了。他笑容满面地走到宫门外,亲亲热热地对石人说:“既然小女许婚,又蒙将军错爱,这门亲事我是打心眼里高兴。不过,公主不比平常人家女儿,婚嫁大事,不能这样草率,请将军今晚暂且回府,待我择个吉日,亲送小女到府完婚。”石人是石心石肠,不会拐弯的,自然深信不疑。听到石人“轰隆”、“轰隆”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以后,朱元璋的心才从喉咙口落回心窝里去。
刘伯温使的是缓兵计啊。第二天,他就带人去,使起法术,挥起斩妖剑,“卡嚓”一声,把石头入的脑瓜给砍掉了。直到朱元璋下葬的时候,才另雕了个石人头安上去。
这就是“石驸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