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秣陵路小学/崔八巷小学简史

(2020-04-15 12:51:38)
标签:

秣陵路小学

崔八巷小学

王苹

余光中

池志强

分类: 历史故事

南京秣陵路小学/崔八巷小学简史

2015年,南京市原秣陵路小学、原汉中门小学和原石鼓路小学三校合并成为新的石鼓路小学。新石鼓路小学实行“一校两址”办学模式原秣陵路小学历史悠久,原名崔八巷小学,也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母校。著名药理学家池志强曾就读于此。南京民俗小说《凤眼儿瓜葛》,小说主人公就读崔八巷小学。据说中国流行病学奠基人苏德隆、新,中国巾帼导演第一人王苹(曾导演东,方,红史诗)、上海海运学院陆子芬教授等曾为该校学生。

据,民,国《首,都志》记载:“崔八巷小学,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宁府城第二模范小学。崔八巷()驾桥等路段拓宽,改称秣陵路,崔八巷之名渐渐被人淡忘。1935年起,改名为秣陵路小学。解,放后,已发展为完全小学

据祖居明瓦附近年届古稀的老校友熊元发与陆子质(陆后为该校教师)清末、民初,他们在崔八巷小学(俗呼“莲花庵小学”)读过书。当时,校名为“江宁第十四国民小学,校长甘其发。后又名“江宁第八国,民初级小学,校长朱益吾。校舍座北朝南,原是座尼姑庵,名曰“莲花庵”堂。校门为拱形的庵门,有赭色的围墙,门前路对面立有照壁。进门厅,两侧有廊房,形成矩形的小天并。往后走去,庵堂正屋居中,前后皆有空地(即两个操场)两侧廊房作为课堂,庵堂大殿作为教职员办公室。前场两旁树高叶茂,挺拔葱郁。在后场,有一池塘,春夏,岸柳垂荫,池水映绿,亦甚可爱。庵堂虽不大,格局尚古朴典雅是个授业读书的好环境

秣陵路小学地处南京城的西南(今秣陵路16),早年这里豪门煊赫,平户破落,间错夹居。路中十字路口为南北向的“御()驾桥”,通往朝天宫后山。立在庵堂门前,可见清末朱统领住过的府第(今市公安局机关所在地)和张统领住过的公馆(今南京电线电缆厂车间)。内有戏、水、小桥及假山等。国,民,党,统,治时期,秣陵路设有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北,平故宫博物院驻,京,办,事处”。当时学校的周围和附近,路旷人稀,较为幽静,宫后山上下,绿草披离,古树百尺,小树成簇;石榴园更有翠竹千竿。每当春夏之季,绿荫成片,环境甚佳。解放前,路南前后三座青砖瓦房,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峙所居。房子临秣陵路的门,为“正大里”;石榴园门,为“文佩里”3东侧门,为“富春里”。解,放后,这所房子为秣陵路第二小学校址,后改称“秣小分部”。当时,秣小第一任校长为邢学文

南京秣陵路小学/崔八巷小学简史

早期的崔八巷小学,只有四个班级,为初级小学,学生只有一百多名,教师连校长也不过四、五人而已(当时,一个年级分为:上、下两个学级,如:一上、一下,二上、二下等。直至五十年代,依然如此。)。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修身、博物、历史、地理、音乐、体操等。1927年,崔八巷小学自附设幼稚园。

南京秣陵路小学/崔八巷小学简史

据当年崔八巷小学的老校友介绍说:他们那时上学只有两门功课,门算术,一门识字。八十五岁的老校长熊元发曾说,那时虽然进的是学堂,但类似“蒙馆”。他读完了二年级,就到曹都巷进戴伯祺办的私墊去了。后来听说民初的学堂用的是仿日教材,如博物、修身等课程。到了三十年代初期,又改用仿美教材了。

 参考文献:

政协南京市建邺区委员会,建邺文史  2,,1987.07,47-49

戴志强,吴慧,陈洁著,神乎其经  池志强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5,12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教育志办公室编,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志  补遗  1875-1987,,,23

赵永江,庄会柏主编;南京市建邺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建邺区志,方志出版社,2003.07,9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