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重阳
王重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777
  • 关注人气:4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西私立心远中学简介

(2020-03-27 17:02:31)
标签:

心远中学

乐群学堂

熊元锷

熊育钖

青年中学

分类: 历史故事

江西私立心远中学简介

戊,戌变,法后,清政,府开始废科,举,取消八股文,兴办新学堂。其时,只有天津的南开中学、长沙的民,德中学算是先驱,其次就数心远中学,因此心远中学不仅是江西第一所新学堂,在全国也是最早的新学堂之一

心远原名“乐群学堂”,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南昌月池村熊元所创办,以学习英文、数学为主,校址借用熊氏试馆(今环湖北路口与佑民寺相邻处),初办时只有学生十余人,由于它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新学风气一开,就学的人便逐年增加,江西最早留学日本和到美国学习造船的傅尔颁(字颁之),便是心远中学的学生。

熊元锷(1879-1906),谱名育锷,号惠元,字季廉,后因从师严复,易字师复,是心远学校的主要创办人。熊育(1869-1942),字纯如,号仪炳,熊元锷堂兄严复的门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办人熊元锷癸卯科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他将“乐群学堂”改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堂”,并请熊育代他主持。“心远”是月池熊村共有的堂名,熊氏经营盐、茶、典当等商业,每年用一部分盈利作学堂经费,因此,便以堂名来命名学校。

严复欣然手书校名并亲撰心远校歌:“中华何所有?四千年教化,舟车未大通,指此为诸夏,五十年来交九洲,西通安息非美欧。天心欲启大同世,国以民德分劣优。我曹爱国起求学,德体智育需交修。守勤朴,厉肃毅,涵养性情奋志气,此时共惜好时光,他日为人增安康。庐山九叠云锦张,彭蠡章贡源流长,世传心远校风良。”

熊育接办后,课程仍以英文、数、理、化为主,并由严复介绍福建人陈伯瓒,李幼唐来校任教,所授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等课,均用英文原本讲授,因此,学生英文基础打得扎实。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更名心远中学,学生逐年增加,校舍不敷,便在三道桥附近(今二中所在地),购地增设分校,后来熊氏家族析产,环湖北路校址分归私人所有,学校全部迁入新建的分校。学制在1926年以前为4年制,以后又遵教育部规定为6年制(高、初中3),直至1949年南昌解放

心远中学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了4次搬迁。1937年迁南昌县岗上,1938年迁吉安陂头同时,在南城县金斗窠设分校,1940年又在泰和(当时省会)设分校,1945,抗战胜利学校迁回南昌原址。这时熊育已经逝世,由李中兼任校长,校务由代理校长陈颖昆主持,解放前夕李中襄陈颖昆去台湾,改由熊育之子熊正理继任校长。

心远中学从1899年到1949年的50年中,仅高中毕业生即接近3000,学生中有不少知名人士,如方志,敏、张日芝、夏征农、邹韬奋(原名思润)曾天宇(原名国香)、程孝刚、刘纯俊、程天放、彭学讳、桂永清李中襄、张国焘等;著名教师有有训(教物理)、傅抱石(教美术)肖矩松(兼教务主任)、彭醇士(教国文)。毕业生升入国内大学的近200,其中熊氏子弟也有数人由心远而留学欧美、本的

1949910,遵照省教育厅决定;心远中学与剑声中学、青年中学合并为南昌二联中,现为南昌市第二中学

 

南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昌市志  ,方志出版社,1997.9,38

漆权主编,江西文化五千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12,1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