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条路"赏析

标签:
两条路让保尔里克特齐本克思德国小说 |
分类: 哲学 |
作者让·保尔没有直接给出人生旅途中两条路的含义,而是以一位老人的感怀,刻画出人生迟暮之年的懊恼之景。老人在梦中体会到因年少时虚度年华,晚年就只得忍受悔恨与沮丧。慢慢品读之后,“两条路”的含义也清晰浮现在我们面前。
两条路
德国 让·保尔·里克特
赏析:
里克特(1763--1825),德国著名作家。笔名让·保尔,原名约翰·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他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曾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和哲学,因无力支付学费而辍学,长年做家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魏玛居住时,与诗人赫尔德交往甚密。早期作品愤世嫉俗,19世纪90年代后发表的小说大多情趣盎然,风格独特,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有人称他为“穷人的歌者”。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黑斯佩罗斯》、《穷人律师齐本克思的婚姻、死亡和婚礼》、《少不更事的年岁》等。此外,他还写了许多生动风趣的小品文和散文。1824年里克特双目失明。
《两条路》短小精悍,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篇劝喻性散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梦境,这是主要内容,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追悔自己虚度的人生,“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东西”。即将走到人生旅途终点的六旬老人感叹于自己的一事无成和虚度光阴,回想年轻时代自己站在人生入口处选择道路的庄严时刻,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教诲和殷切期望。在踏上“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还是“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的路口处,他选择了走向后者的道路,而今当年的伙伴们快乐幸福,他却在新年的夜晚追悔莫及。他幻想光阴倒流,呼唤自己的青春再回:“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这充满绝望的声音痛切真挚、动人心魄。但一切都太晚了,人的青春只能拥有一次,失去的东西将永远失去。所谓“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正是此意。
读至此,文章似乎可以止笔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进入全文的第二部分:醒梦。原来,老人的悔恨是一个青年人梦境中的景象。青年人在新年的夜晚昏然入睡,于是有了这一令人心惊胆战的梦,他应为此感谢上苍的赐予,因为这个梦可以使人的头脑清醒振奋起来,吸取梦中老人的教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之端,选择一条走向光明、丰收的路途,丢弃过去,重新塑造崭新的自我形象。
文章采用了曲折委婉的手法,将劝诫性的道理寓于梦幻的描述之中,将梦幻作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刻意表现即将入土的老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的悔恨和无奈,具有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作用。作者对梦的叙述,似乎确有其事,直至最后才将其点破。于是,读者对老人的同情之感得以升华,深刻意识到时光不再的紧迫性,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正是本文在技法上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