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涧子桥上砸罐求子习俗

标签:
见子桥涧子桥玉带河平复帖来宾桥 |
分类: 建筑艺术 |
南京涧子桥上砸罐求子
本月下旬就将迎来中国传统的佳节——中秋节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比较重要的,仅次于春节。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全国各地的中秋习俗都不一样,有的地方中秋需要专门跑到别人地里偷菜,有的地方需要把稻草扎起来往石头上抽。
秋高气爽季,备孕正当时。这时很多的民间习俗都和求子有关。“走月”是南京中秋节特色活动之一,即在月色之下散步游玩。人们或流连街市,或泛舟秦淮,或登楼赏月,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当年“走月”胜地。后来莫愁湖公园兴建抱月楼,成为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另有意味:求子的妇女只需去夫子庙,跨过玩月桥,即可有“梦熊之喜”。这天晚上还有“摸秋”习俗,有的妇女前去触摸一下门东(今中华门东)信府河旁玄帝庙门前的铁老鹳杆或钟山书院门前的铁锚,可以早生贵子。中华门外窑湾街上的码头有“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无子女的男子会来这里往桥下摔瓦罐,以期使妻子怀孕。因此这座桥也被人们称为“见子桥”。
涧子桥位于中华门外的古长干里一带,东连芦席巷,西接窑湾街。明正德《江宁县志》载:“涧子桥,在来宾桥北,水流入城壕。”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称:“涧子桥,在窑湾,涧水入壕处。”因在跃马涧(今南玉带河)上,名涧子桥。后“涧”讹为“见”,称见子桥。
见子桥上砸罐求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见子桥上砸罐求子的现象消失了。此后,见子桥更名为涧子桥。
投死马涧,涧为之满
涧子桥在窑湾涧水入濠处。重泽、善世、就湾、来宾、涧子五桥所跨之水,系中华门长干桥下护龙河之水,南合落马涧水,均在窑湾涧水入濠处。五桥位置当排列在今扫帚巷,至西街、窑湾一线。据《建康志》载:“落马涧水,本南涧也。宋孝武讨元凶,元凶军败,人马倾落,故名。旧有南漳寺,何尚之宅在焉。宋曰跃马涧,有南涧楼,见王安石传。”宋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杀文帝刘义隆自立,武陵王刘骏举兵南涧会战,刘劭军被杀落马涧中,故名。此涧今名玉带河,在雨花台西邓府山北。涧子桥于1983年公布为秦淮区文物保护单位。
陆机寓居涧子桥
《平复帖》释文:
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口(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踌。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口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口称之。夏口(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见子桥曾有南京市私立义仓
1947年4月南京市私立义仓在南京成立,会员有26人。举黄月轩为负责人。同年经南京市社会局核准立案。立案证书字号为善字17号。会址设在南京中华门外见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