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三孔扬名大桥历史与现状
标签:
扬名桥扬名大桥丁明奎曹王泾 |
分类: 建筑艺术 |
扬名大桥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太湖街道大桥村大桥弄,原东土夅镇北约500米处,为苏南地区著名古桥。其秀丽的造型,飘逸的倩影,倒映在碧波之上,似诗如画,成为无锡水乡的一个标志性景观。
据了解扬名大桥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也有说四年,由张思义等捐资建造,初时仅为一孔,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清乾隆中增建了左右两环洞。咸丰十年(1860)该桥毁于太平军之役。
太平军进攻无锡时,扬名的武举人浦和生和秀才宋小卿率领民团在扬名桥抵抗,宋小卿落水淹死,浦和生被杀死在桥上。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扬名大桥大打仗,栀子花开-心里香,扬名大桥大打仗,秀才先生跌杀在塘河里,武举人打杀在大桥上。”
同治八年(1869)由当地乡绅丁明奎发起修建,即为现今所见的石桥。石桥南北横跨太湖东岸的支流梁塘河,是无锡市内现存唯一一座三孔石拱桥。桥用花岗岩建造,全桥长42米,宽3.4米,中孔净跨7米,矢高4.5米。中孔拱石上有三处镌刻大桥始建、重建、再建的年代和集资人姓名。扬名大桥薄墩高拱,以利通船。拱券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桥面呈梯形,底宽近4米,上宽约3米,用条石铺设,共72级台阶。桥面顶端南、北两边各置石栏板五间,每块栏板长1.5米。桥顶呈平面,中间铺设一块巨石上刻有吉祥图案。两堍置踏跺供人上下。拱起的桥形古朴优美,与老金城桥遥遥相望。
扬名大桥原为锡南各乡至无锡城的必经之通衢要道,后因公路的建设,大桥行人逐渐稀少。它作为当年通衢的见证,依旧矗立在落星塘(又名曹王泾)上。
1958年,无锡县交通局偕地方政府筹款进行维修。20多年前,扬名大桥因两岸汇聚了新建厂房,断绝了行人往来,桥洞两边杂草丛生,还曾被往来的大船撞坏多处。后古桥得以修缮。1988年6月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扬名大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扬名大桥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