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2018-03-29 12:43:25)
标签:

转载

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西蒋村,不小心便会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村庄。

这里有个占地20000多平方米的马氏庄园,论面积,比乔家大院更大,论建造,更融合了北京四合院与晋商大院的建筑特点,宽敞明亮深邃富丽,有“中原第一官宅”之称。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大门

 

曾几何时,马氏庄园也是高宅大户,人丁兴旺。说,如今村里也只剩下了两位马家的后人,当然,风光不比当年,都只是平民百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家的后人就各奔东西了,天南海北,台湾美国,哪里都有。故人无处可寻,庄园里留下的也只剩“当年的传说”和“百年的皂角树”了。

 

2007年走进世人的视野。2009年,村庄里的一座宅院——马氏庄园,从一座默默的家宅,正式一跃成为了AAAA级景区,留给后人的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古代庄园和马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亦勾出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马氏庄园之所以成为中原第一官宅,还得看它的主人马丕瑶。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马丕瑶

 

马丕瑶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马丕瑶,一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寒窗苦读十多年,走上仕途。一路从知县、知州……锵嚓嚓,做到两广巡抚、兵部侍郎,开挂人生,逆袭典范。

 

在任为官,被百姓爱戴,称之为“马青天”;死后,被光绪皇帝追封为“光禄大夫”(文官最高荣誉称号)“威武将军”(武官最高荣誉称号)。



马氏庄园诉说着中国近代史

 

马丕瑶将北院中区第四进院改造成的修身堂,门前挂有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表明了他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时对忠孝和耕读的理解。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北洋大臣张之洞题字的敬诚堂匾额,被悬挂在三进院内,这里曾是慈禧下榻处。

 

1901年,慈禧、光绪在逃亡西安一年后返京,途中途中路过彰德府(安阳),便歇在了马氏庄园,接待他的是马丕瑶的二儿子马吉樟,按照慈禧“一切从简”的要求,马家供应出中餐88席64道菜,晚餐66席36道菜,早餐46席24道菜······

 

 

慈禧睡的那张梨花木拔步床是如今马氏庄园的镇园之宝,这张床雕工精湛,没用一颗钉子,全部是卯和隼,所有的散件都做好后,最后再拼装在一起。

 

和慈禧同来的光绪帝,歇在了四进院的东厢房,一张黑檀床的雕花复杂,每根柱子上都雕有一条龙,但凡一刀雕错,便得舍弃整张床。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慈禧当年下塌处

 

接待慈禧一行的马吉樟,也是自带传奇光环的人物。自幼聪明好学,五岁便能吟诗作赋。其父马丕瑶断言,将来必走仕途。

 

果不其然,通过考试进朝为官,后为家里挣得“太史第”的匾额,和父亲“进士第”的匾额一起挂在北院正门二进院的门额处。

 

马吉樟虽是清朝官员,但却是一个有自己理想抱负的清朝官员。在朝为官时,同袁世凯同为河南老乡,那关系,自然亲近无比。

 

袁世凯被以足疾夺职在安阳隐居期间,频频造访马氏庄园,和马吉樟就在庄园“勤慎堂”的东厢房密谈政。砖瓦无言,多少影响历史走向的言论出自这个房间······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马吉樟故居——嘉树堂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坐上北洋政府总统的位置,马吉樟就任其秘书。后袁世凯想要复辟,重搞帝制,马吉樟百般劝说,怎奈劝说无果,鉴于自己的抱负,马吉樟告病还乡。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优秀的马氏家族子女

 

当过民国首任大总统秘书的马吉樟,还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兄弟姐妹,以今天的眼光看,他们都是优秀到被称为别人家孩子的角色。

 

马氏庄园大致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是马丕瑶、马吉森、马吉樟、马吉枢、马青霞故居,南院在分家时分给了第三个儿子马吉梅。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马丕瑶故居

 

马丕瑶故居的西面是四子马吉枢的故居——养正堂。养正堂是一处集厨房、餐厅、客厅和卧室于一体的建筑体,很是特别。

 

马吉枢一生居家种田,为人乐善好施,又懂医术,常年为百姓免费行医治病,家产积蓄基本也都花在此处,所以,一生都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马丕瑶的东面是长子马吉森故居——德有邻堂,出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

 

马吉森是一位实业家,1901年创办了广益纱厂(安阳豫北纱厂的前身),1903年开办了六河沟煤矿,1909年更是和各国人相争,以180万两白银拿下了六河沟新煤矿的开采权。

 

而紧挨德有邻堂的,便是其妹马青霞的故居——思无邪斋。

 

思无邪,语出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作为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其实是不应再设绣楼的,而这一切都归于马青霞传奇的一生······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

 

马青霞是马丕瑶的三女儿。因18岁时嫁给河南尉氏县巨富刘耀德,在开封又被叫刘青霞。成亲七年,丈夫因病去世,因没留下一儿半女,所以马青霞继承了丈夫大部分的遗产。

 

1906年秋天,随兄长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结识了孙中山、鲁迅等革命人士,并加入了同盟会。

 

归国后,创建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学校“华英女校”,后为了革命事业,将万贯家财全部捐出。

 

当时流传“南秋瑾北青霞”,是一位与秋瑾齐名的奇女子。她的爱国情怀让很多人为之动容,赞叹她的大公无私。

 

后由于各种原因,晚年回到娘家居住,哥哥在修建宅院时,也专门为妹妹修建了思无邪斋,供妹妹居住。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马青霞像

 

马丕瑶的三子马吉梅住在南院,与北院一路相隔。马吉梅在家经营了三个煤矿,60倾田地,说是家大业大,那是一点也没夸张。

 

马丕瑶曾建马家义庄,专门用来帮助那些鳏寡孤贫,后来,分家产时,义庄也归给了老三管理。

 

四进院的厅堂“嘉树堂”是马吉梅的故居。门前挂有楹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示儿孙两条道路唯读唯耕”,可谓继承父亲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马氏家族家训与读书

 

马丕瑶创下家业,四儿一女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老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可这句话绝对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坑爹”的人物出现了。

 

可马丕瑶究竟是怎么教育,才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子孙后代呢?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读书楼

 

马丕瑶崇信儒学,这从他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都可轻易看出。马家家训,就刻在马丕瑶那路院子二进门的大门上,门额“整齐严肃”,教育孩子居家要衣着整齐,做事要认真严肃。

 

马家对教育的重视,着实值得我们今人的思考。古代没有学堂,马家专门请来私塾老师来家里教孩子。

 

北院最靠东面的一路院子,是马家家庙,里面供奉着马家的先人,同时,也是马家的私塾。东厢房是男孩子启蒙的地方,先生教些四书五经;西厢房是女孩子学习的地方,学些三从四德,绣花针线。等到孩子们长到13岁了,学习优秀的孩子便会被送到东西房前的“读书楼”。

[转载]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

 

 

 

那时候读书楼可是没楼梯的,只要一张专门定做的梯子,把孩子送上去,梯子就撤走,当天若是完不成学业,想下都下不来,压根就不存在什么“逃学”“逃课”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读书楼”这三个字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题的字,并挂着楹联“有钱莫喜考武,虽贫亦要读书”。

抗日战争初马氏庄园被征为公用。刘邓大军指挥部、安阳县师范、安阳县第一中学和蒋村粮站曾在这里教学办公。这座庄园能保存到现如今的模样,实属不易。

鉴古知今,百余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温马氏庄园里的家训家规和那些楹联匾额时,依然能感受到发自肺腑的震撼和刻骨铭心的启迪!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