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原下关张王庙小考

标签:
玉皇大帝张友仁张王庙祠山大帝张渤 |
分类: 民俗 |
南京原下关张王庙小考
张王庙位于下关郭家山路北侧。传清代此处有张王庙,庙内有道教玉皇塑像。民间说玉皇大帝姓张,故名张王庙。后庙边建衬,村以庙名。1962年改为张王村。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汽车公司建居民区,复名张王庙居民区。现张王庙路位于原张王庙村境,东起中央北路,西至雷达库。2005年10月,以村名“张王庙”三字得路名。
另据民国《首都志》:二月八日,祀张王庙(《白下琐言》,夹冈门张王庙,即祠山大帝。神名渤,本前汉乌程横山人,尝役阴兵开凿河渎,有身化豕形之异,见《能改斋漫录》。故今祀之者不用猪肉,二月八日为王诞辰,前后必有风雨,俗号“请客风,送客雨”,无岁不验。《田家杂占》载之)。
现张王庙40号有广东山庄。
祠山大帝信仰
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治水神,也称张水曹。祠山祭祀活动起源于西汉,鼎盛于明清。祠山大帝姓张名渤,字伯奇,西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农历二月初八生。父亲张秉,效法大禹,治水有功,在山中遇仙女生渤。张渤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精通古今,立志继承父业,开河筑坝,造福于民,死后就安葬在横山。乡亲们怀念他,在他墓旁建庙祭祀,并将横山改名祠山,奉他为“祠山大帝”。他出嫁的三个女儿,带着风、雷、雨相继归宁。天气时常会骤然转冷。人们以饮酒取暖,并表欢聚之意,一直传承至今。每年夏历二月初八日,集八人为一桌,各出份子,举行聚餐。若有人在这年内生了儿女,须送一只鸡,作为添菜,大家开怀畅饮。
因有灵验,明初朱元璋追封张渤为广惠王和“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永享祭祀。今南浔张王庙、德清、安吉祠山庙及长兴乡村都有与祠山相关的地名、庙宇。因当年张勃命令猪拱山石而成水渠,所以长兴傩祭期间只可宰羊,不可杀猪。现在高淳县桠溪镇仍有祠山庙会,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皇大帝姓张的传说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提到过玉帝姓张。更有玉皇大帝姓张名友仁的传说。据考,封神大战结束,太公姜子牙封神台上分封众神。由于私心作怪,想给自己留下玉皇大帝这个职位。众神分封以毕,唯有玉帝宝座空置,有人好奇问到:丞相何故留下玉皇不封?姜子牙拈须笑道:自然有人担当。这时,只听台下一员将士磕头道:友仁谢过丞相。说完一缕白光张友仁飞升天界。把个姜子牙惊得痛心疾首,懊悔不迭。这则小笑话再次证明了一个硬道理:官当得再大,不得民心也一样白搭,老百姓照样在背后指指点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