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府街: 开平王府今何在

(2017-11-03 23:16:54)
标签:

常府街

周馥

常遇春

悫慎公家祠

复成桥

分类: 历史故事
常府街: 开平王府在哪里?
太平南路东侧,有一条东接复成桥,西临大杨村、细柳巷、三十四标的常府街。
  这条街的名字由来,和一个叫常遇春的男人有关。

  功臣府邸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的一天,和州(今安徽和县)。
  一个小弟跟着老大进行着日常的打劫活动,偏巧这天,有个叫朱元璋的打到了和州。
  小弟早就听说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又看见他攻城之余约束部队,所到之处军纪井然,跟自己歪瓜裂枣的的土匪老大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于是果断跳槽,追随朱元璋。
常府街: <wbr>开平王府今何在

  这个小弟叫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简直天生一块造反的好材料。
  常遇春的戎马一生由采石矶渡江之战而崭露头角,之后鄱阳湖水战一箭救主,而后北伐时作为徐达的副将,横扫暴元,收复中原。继而率军长驱大漠、犁庭扫穴,攻陷元上都开平。
  战争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异常,时称“常胜将军”。他自己也常常说,只要给他十万兵,就能够横扫天下,人们又称他“常十万”。
  当时,常遇春官至左副将军,封鄂国公,与徐达名震全国,明人言名将,必称“徐、常”二人。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与李文忠一道攻克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还师时暴病身亡。
  朱元璋对于开国功臣,特别是六个王比较尊重,在明朝建国后,就在南京城中择地为他们建造府第,于是便为常遇春兴建常府,还盖了花牌楼,以此来表彰其丰功伟绩。而府邸和牌楼的所在,便取名为“常府街”。常遇春死后,赠中书右丞相,因他攻克开平,建有奇功,又追封“开平王”。这就是常府后来为什么又叫“开平王府”的由来。
常府街: <wbr>开平王府今何在

  清代道光年间,由于在此值班的更夫在巡逻中认真负责,巷里一直没有发生过杀人抢劫之事,太守李璋煜为表彰其勤于职守的精神,曾将此地更地名为“雍睦里”。但可惜的是,光绪年间到处兵荒马乱,一代名将常遇春的府邸在无情的大火中灰飞烟灭。

  老宅子

  那么常遇春的宅子到底在哪?
  2006年前后,常府街猫空咖啡店对面的工地上曾挖出大量木础和瓷片,有专家猜测,或许是常府遗址。
  常府街上还隐藏着一座青砖小瓦、翘角飞檐的清代古建筑——常府街24号,被列为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也曾被认为是常家府邸,不过现如今更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它曾是两江总督的住宅。
常府街: <wbr>开平王府今何在

  这处宅子藏身常府街北侧公交车站后面的一条小巷子里。单檐歇山顶,蝴蝶黑瓦铺面,正脊中部用板瓦直立竖排甘蔗脊,两端作传统“富贵不断头”方形回字纹饰、屋顶两侧悬山红漆博风板和悬木鱼保存完好,类似江南园林中水榭和花厅的建筑。木条纹檐板保存较好,可惜门窗多为后加,估计原为四面敞厅,现被隔成多间两层居室,内部建有木楼梯,为多户租客居住。
  古建筑外面还堆满了各种花草,停放着电动车,文物保护标志碑放在东侧的窗子下面,不容易看到。
  在当年,这是一栋建设精美,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而在南京城东南地区,这样的古建筑极少,周边和其类似的,只有文昌巷里建于清末的李鸿章祠堂了。
  古建筑位于常府街24号,隔壁的常府街30号,是民国时期著名人物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公馆。
  这栋古建筑很早之前就被文物部门注意到了,以前的使用方是“南京饴糖厂”。不过,文物部门也没有弄清楚常府街24号古宅的用途,而将其大概称为“花厅”。2007年全国文物普查中,原白下区的文物普查名单中有“常府街24号古建筑”,其类别为“坛庙祠堂”,但没有解开其身世之谜。
常府街: <wbr>开平王府今何在
  距离常府街24号不远处,有一个地名“文昌宫”。清末《金陵省城胜迹全图》显示,当年常府街路北侧的这个地方,有文昌宫、文昌阁,其西边是“常遇春府”,东边有“复成仓”,北边是“传政厅”。有爱好者推测,这个建筑可能和“文昌宫”有关。“文昌”,也就是“文曲星”,是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文昌宫就是读书人祭拜文曲星的地方。

  复成桥

  南京文史专家王重阳认为,常府街24号应该是纪念清末两江总督周馥的纪念建筑——金陵周悫慎公家祠,之前还曾经被金陵刻经处使用过。
  金陵刻经处现在位于淮海路,是由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于同治五年(1866年)创建的,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集经书收藏、雕刻经版、印刷及流通佛经、研究佛学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
  “最初的杨仁山所设刻经处并不在今址,资料记载,它曾三迁其地。”王重阳说,杨仁山最初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是在北极阁,后来迁至杨仁山位于常府街的家中。这个房子是杨仁山租借的原清两江总督周馥的旧宅。周馥曾经在这里司理淮军文案事务。1866年,周馥的儿子、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与南通状元张謇并称“南张北周”的周学熙,就出生在常府街周宅。后来,金陵刻经处又搬到花牌楼附近,最终选址在延龄巷。
  现今的常府街东面有一座宽大的公路桥叫做复成桥。《洪武京城志》记载:“既坏而复成之,因之名焉。”这表明复成桥在明朝以前就已经有了。而复成桥之所以闻名,是由于明朝时附近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军火仓库——复成仓。
常府街: <wbr>开平王府今何在
  然而另有一种说法是,复成桥原来叫浮成桥。
  总之常府街的过往离不开这个叫常遇春的男人。他的府邸规模甚大,仅常府花园中的大小池塘就有九个,号称“九连塘”,今杨公井南尚留有九连塘这个地名。常府的牌楼十分壮丽,上刻各式花卉纹饰,故被人们誉为“花牌楼”。这花牌楼,离明朝皇宫不远,是一个繁华所在。就拿书铺来说,当时一家挨着一家,是人文荟萃之地。据了解,花牌楼在清代还完整保存,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马路扩建时拆掉,现在已成了太平南路的一部分。
  张雪阳/摄
http://zm.njnews.cn/html/2017-08/17/content_36436.htm
http://www.njrd.gov.cn/jlzg/201708/t20170821_492929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