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2016-11-10 22:26:40)
标签:
内经素问冬三月 |
分类: 医学常识 |
经文曰: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释】冬天的季节,水因寒而冰冻,地因寒而坼裂,万物生机都潜伏起来,故称为“闭藏”。这时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早些睡觉,迟些起床,起床和睡觉以日出和日入为准,使意志好像埋伏藏匿般的安静,好像有难以告人的私情,又好像已经获得了秘密一样的愉快,避免严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致闭藏的阳气受到影响,这就是适应冬天藏气的调养。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肾气,到了来年春天,就要发生痿厥之病,使人适应春天生气的能力减少。
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生死之根本也,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唯圣人从之,故身无苛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从阴阳之理则生,逆阴阳之性则死,从之则无有不治,逆之则无有不乱。从者,顺也,反顺为逆,是谓内与道格。唯圣人从之,故身康而无苛病,万物皆无所失,生气不至败竭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阴阳之理,逆之则灾害生焉,唯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即上文养生长收藏之道也。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佩与背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乱而治未乱。正此谓也。盖病有本,乱有源,道者,拔本塞源之法也,故病不作而乱不生。若已病已乱而后治之,则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