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厢王医马弄的史迹传说

标签:
王医马弄老城厢上海滩南王医马弄北王医马弄 |
分类: 建筑艺术 |
上海老城厢王医马弄的史迹传说
老城厢内有著名的豫园、城隍庙、大境阁、文庙,这个布满窄小弄堂的城区曾是上海的核心,拥有过说不尽的热闹繁华。尽管在文人眼里,努力重整的“新编古迹”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老城厢毕竟没有被遗忘,岁月是它最大的后盾,在国内外涌迸的游客的簇拥下,从古至今皆抢尽商机。
今年上海老城厢的动迁力度空前,侯家路王医马弄地块已经接近收尾,已签约90%以上。上海不愧为国际都市,看看意大利中部地震后的街景,房舍比咱们上海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建筑差远了。很快王医马弄这片街区将不复存在,做点记录留念。
王医马弄相关史迹小考
王医马弄,原作王医马巷,在老城隍庙以西,北起沉香阁路,南至方浜中路,是上海保留至今最早的一条马路。长209米,宽1.8—3.9米。据说最早建于南宋末(13世纪中叶),老早格辰光,上海人不仅喝牛奶,还喝马奶。卖奶人牵着一匹马走街串巷叫卖新鲜马奶。那么,马生了病也要治,当时有一个姓王的名医,专治马病,这位王姓兽医寓此地,行业声名颇佳,因得弄名传今,所以有了这条叫王医马弄的小巷。其中王医马弄24弄为仁辅里;北王医马弄17弄为荣福坊;中王医马弄原38弄为敦俭里;南王医马弄27弄为合兴坊;此外还有恒德里、永安里等。
旧时新北门内旧校场王医马弄,有商业打字专修学校。
旧校场王医马弄15号,为镜海影片公司,创办人孙镜海。
侯家路北王医马弄思恭里2号,为仓昌书局,负责人徐鸿经。
侯家路王医马弄25号,为利生珐琅厂,经理牛耀波。
南市王医马弄39弄1号,为上海同丰织造厂。
城内王医马弄91号,为上海特别市商民协会花粉业分会,常务委员汪献廷、杨厚生、张馥卿。
1936年张宝生擅在北王医马弄宝兴坊一号楼房上加造两层上加造两层,政府依章派工代拆。
南市王医马弄84号,为大昌祥绒珠作。20世纪20年代由吴海林开业,专做绒球、珠花作坊,1954年参加上海第一戏衣生产合作社。
20世纪30年代,王医马弄67号,为基德才戏帽作,业主基德才。制作经营盔帽的作坊,后迁至里咸瓜街23弄10号;1956年8月并入上海第一戏衣生产合作社。
1946年常州人唐福泉在在上海方浜中路王医马弄144号创办“唐顺兴五金工业社”。生产“鹰球牌”鞋眼。上海解放前夕,又更名为“唐顺兴五金厂”。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中,他们与自动、自身、普安、诚实等家鞋眼社联合实行了公私合营,定名“上海五金鞋眼厂”,新址设上海听西路22号。后内迁兰州。
1947年,中央信托局办事员谢秉毅(绍逊),浙江平阳人,住址王医马弄37号。
1948年上海市卫生局邑庙区卫生事务所位于南市王医马弄42弄1号,负责人姜瑭。
1949年,王医马弄23号为荣昌钱庄,经理陆桂荣。
1959年邑庙区王医马弄治保会被评为全国治安保卫战线先进集体。
南市区北王医马弄41号,为上海春源化妆品厂。
相关传说
王医马弄故事
南市老城厢靠近城隍庙有几条小马路,分别叫王医马弄、北王医马弄、中王医马弄、南王医马弄。这些路名与清朝的兽医王医马有关。
东吴总医马官
相传现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就是三国时的芦花荡,当时东吴的水军都督周瑜就在此地操练水师。步兵操练却在东面的校场,就是现在豫园西首的旧校场,当时周瑜常常往返于芦花荡和旧校场之间。
操练完回营,人马休息。第二天一早,马夫慌慌张张来向周瑜禀报:那匹“雪中一点红”昨夜起先一声声嘶叫,后来竟倒地不起,连马医也不知道犯的是什么病。
周瑜听了心急得像火烧,跟随马夫来到马厩,看见“雪中一点红”倒在地上,从前它双目炯炯,现在已经暗淡无光,一夜之间脱了形。周瑜蹲下身去抚摸马头,它却无精打采,似乎奄奄一息了。
周瑜看了以后,嘱咐马医继续抢救,自己只得忧心忡忡回大帐。他刚走进帐里,听到背后两个卫兵在议论“雪中一点红”得病的事情。
一个说:“我看只有请老王来医,或许‘雪中一点红’还有救。”
三天后,“雪中一点红”经王阿大悉心医治,又活蹦乱跳了。
周瑜开心得合不拢嘴,他感叹曹操营中人才济济,王阿大这样的奇才可现在却埋没在伙夫营里,要不是偶然发现,岂不太可惜了!
第二天,他把王阿大叫到大营来,要提他为东吴总医马官。可是王阿大跪着不肯起来。说:“多谢都督的好意,我铭感在心。可是我也略知忠义两个字,请宽恕我不能再侍奉第二位主人。”
周瑜感叹一声,想不到曹军里竟然有这样忠义的人!他既不愿意当官,但也不能放他回去!周瑜眼睛一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