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2016-08-24 15:00:17)
标签:

上海

石库门

大境路97弄

城隍庙

开明里

分类: 建筑艺术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明代在上海南市老城厢西北部曾建有一座名园“露香园”。有诗云:客来错认小桃源,纠缦薰晴布隰原。花色占春三百载,至今犹说露香园。”

明嘉靖年间,官至道州太守的邑人顾名儒于城西北筑万竹山房。其弟,官至尚宝司司丞的顾名世,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万竹山房东面空地上营造园林,在挖池时得一石,上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题“露香池”三字。名世喜甚,以为天赐,便以露香为园名。

露香园规模甚大,仅露香池就占地10余亩,园中崇楼杰阁,冈峦池沼,引人入胜。如此景致,故能“胜擅一邑”,与东侧差不多同时期的豫园相比,并不逊色,故亦为当时江南的名园。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明末园渐荒圮。清嘉庆年间,在青莲庵东南侧辟演武场,占地约9亩,称作“九亩地”。道光以来,此间曾先后设积谷仓、硝磺局、改过局及刑场等。清末九亩地范围扩大为:东至青莲街、南逾万竹街、西达旧仓街、北临高墩街。据实地清丈,为6598亩。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代上海规模最大的戏园丹桂茶园迁至九亩地,演出京剧、昆曲、梆子戏。民国2(1913)在丹桂茶园原址建造新舞台,演出时装京剧等文明戏。嗣后戏院不景气,新舞台又遭焚毁。民国17年开明地产股份公司在此建起大片新式里弄房屋称开明里。今大境阁迤南有万竹街、阜春街、青莲街等路名,可以寻找当年园址范围。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如今由旧仓街,大境路,露香园路围成的“大境路97弄开明里”已经人去楼空,据说要整体保留修复。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古典式拱门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三角楣门头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新式石库门三层厢房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黄金地段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新式石库门



附录:

上海石库门发展简史


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是中国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因租界区域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外滩的马路一侧,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同样,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筑也可谓洋洋大观、多姿多彩。漫步在大街小巷,细细品味这些上海的民居住宅,你会觉得那独具神韵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石库门是近代上海市区的一种居住住房。这种建筑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汉语中把围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即袖标)。这种用石条围束门的建筑开始被叫做“石箍门”,上海话“箍”字音发的是“库”,口耳相传中上海的“石箍门”就讹作“石库门”了。它脱胎于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布局上从单体建筑到联排住宅逐渐过渡演变,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是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产物。


1853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加上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率领太平军东进,攻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老城厢内外及江浙地主、乡绅、富商、官僚纷纷携眷涌入上海租界。为了便于管理。租界当局就在指定的地块上兴建了大批集体住宅。这些房子多为立帖式结构,像兵营一样联立成行,对内交通自如,对外只有弄口可以抵达马路,并在弄口设铁门,随时关闭。这种原本是为了便于管理而统一建造的集体住宅,很快发展成为融合东西方居住特色的上海里弄石库门民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近420万的居民中,除了少数外侨和中国富人住花园洋房,100多万贫民住在城市边缘的棚屋里外,绝大多数居民居住在各式各样的石库门民居之中。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石库门住宅因为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功能的需求逐渐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石库门消失的步伐和上海老城区改造的步伐是同步的。资料显示,解放前上海约有20万石库门里弄式建筑,近60%的上海人居住其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约有70%的石库门被拆除。至2020年,根据相关规划,还有相当数量的石库门将要消失。


致力于上海老建筑保护的同济大学伍江博士说:“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百余年的历史,消失是正常的,而且石库门的结构也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但是,石库门作为近代文化的象征是永存的,它是上海人开拓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新生活的标志,是上海人趋向新文明的开始,因此,如果石库门完全消失,将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大损失,今天的上海人将为此有愧于后人。”


上海黄浦区大境路97弄开明里石库门影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