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柳玉东: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建筑特征及价值

标签:
转载 |
分类: 建筑艺术 |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建筑特征及价值
摘要:
南阳武侯祠位于南阳城西卧龙岗上,是纪念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十年躬耕和受刘备三顾之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一、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建筑特征
南阳武侯祠初建于魏晋时期,至唐代就已闻名天下,元代至大年间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大兴教化,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大规模的修建,“乃下有司充广之”,“事闻朝廷,名书院曰诸葛书院,祠曰武侯之祠”(
(一)
南阳卧龙岗北起紫山,南濒白河,地处伏牛山南麓余脉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全长30余里,至南阳城西岗阜隆然而起,势若卧龙,而武侯祠就坐落其间。因此,整个武侯祠古建筑群呈现出依岗就势的建筑格局,整个古建筑群沿中轴线神道依次展开,而神道的走向恰与卧龙岗走向一致,坐西向东偏南。祠內的碑廊建筑也沿地
势而建,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步增高的爬坡廊式特征。整座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清风楼坐落在龙岗之巅,海拔高度130余米,向前随着地势逐步降低,至大门外海拔高度仅
(二)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同中国其他古建筑群一样在平面布局方面形成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即整座古建筑群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庭院而组成。并且多数庭院都是前后左右串连起来,前院到达后院,院院相通,体现出中国封建社会
(三)
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群主要采用木架结构,即用木柱、木梁、檩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送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作用,而不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形成
采用八角攒尖蒙古包式建筑格局,屋面重量全部由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承担,八根檩条直接搭载在金柱和檐柱上,檩头至屋顶连结交汇在宝顶上,在檐柱和金柱间形成回廊,金柱之间置格扇窗,下置槛墙,形成了精巧稳固的构架结构。
(四)
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群建筑形式多种、种类齐全。按照建筑功能来说有殿堂、穿堂、廊房、卷棚、门楼、亭、塔、牌坊等,可以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五)
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群在历代不断建设修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观瞻的效果,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1.
中国古代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翼”之句,说明当时就已出现了舒展如翼的屋顶。“利用屋顶形式和各种瓦件所产生的装饰作用,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突出特征。”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群在屋顶处理上充分吸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成果,利用木结构的特点,使各个建筑屋顶举折、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大殿、三顾堂、清风楼等建筑正脊、垂脊加上海马、狎鱼、龙、狮等脊饰,茅庐的茅草屋顶线条柔和,朴素大方,配上梁柱间彩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
南阳武侯祠古建筑群,主要是木质结构,因此在建造使用过程中,通常通过在木材上涂漆和刷桐油的传统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榫卯结合的连接,同时又运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柱等处绘制彩绘,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的结合。如大拜殿、清风楼、三顾堂、《出师表》廊房等建筑檐柱、金柱和外墙等主体阳光直接照射部分,大多用朱红色的暖色调,而房檐下的屋檐部分、平板枋、斗拱、檐檩等阴影部分,通常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在过门等处的朱红色门窗部分还加上金线和金点,大殿、茅庐、三顾堂、垂花门檐下的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同时,武侯祠建筑的色彩运用融合南北文化特色,外围墙墙体多用朱红,显得华贵壮观;
(六)
中国古代建筑常用衬托性建筑来进行艺术处理,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宫殿正门就已
用
二、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价值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豫西南一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具体表现为:
(一)
南阳市地处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南阳武侯祠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南阳武侯祠始建于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
南阳武侯祠早在唐朝就已经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尤其在魏晋南北朝史和诸葛亮躬耕地望考证等史学课题研究方面,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应当承认,因时代所局限,《三国志》对于诸葛亮躬耕地望问题记载过于简略,加上在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中出现
(二)
南阳武侯祠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南阳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
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环境配置优美。祠內碑石林立,蔚然成景。武侯祠內保存着汉代以来碑刻400余通,在全国武侯祠中位居首位。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均备,是记载南阳武侯祠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碑刻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李梦初碑》、《赵菿碑》等三通汉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其他 如岳飞书《出师表》碑等,或以书法取胜,或以文辞见长。殿堂上的匾额楹联,高悬低挂,很多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能工巧匠将名人的书法镌刻在木匾上,凹凸相间,刀笔豪放,入木三分,气势非凡。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珍贵的艺术宝库。
(三)
该组建筑是一座颇富园林风趣的祠庙建筑,堪称豫西南园林之典范。
南阳武侯祠早在唐朝就已经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南阳武侯祠的主要建筑保持着元、明、清时代的艺术风格,布局严谨,疏密相宜,前后呼应,相互衬托,依岭就势,错落有致,堪称豫西南名胜之首。它融合园林建筑、宗教建筑和当地民居建筑的某些特点,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们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为研究古代建筑,尤其是纪念性建筑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
南阳武侯祠作为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场所,祭祀传统流传至今,发展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祭
拜活动,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祭祀这一无形文化的传承,推动了相关有形文化的保护,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为南阳地区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提供了契机,有效促进地方和谐社会的建设。南阳武侯祠作为南阳市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南阳市乃至河南省的文化传播,带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以及促进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南阳武侯祠历史悠久,现存文物众多,布局保存相对完整,对武侯祠的保护将为研究汉文化、三国文化、诸葛亮文化所包含的历史、科技、人文等提供真实的资料。(图片为博主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