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宝通银号暨日寇慰安所旧址

标签:
宝通银号慰安所大运河彻上明造三庙一塔 |
分类: 建筑艺术 |
通州宝通银号暨日寇慰安所旧址
宝通银号旧址位于通州旧城北大街前段东侧,原门牌通州北大街142号。银号即钱庄,乃清代民国间一种信用机构,苏、浙、闽一带称钱庄,京、津等地则称银号,独资经营或合伙联营,办理存放和兑换业务,为我国早期银行雏型。
通州为大运河北端,水陆要会,南北方物资于此相汇交易,钱币流通业务量巨大,因商业需要而较早产生金融组织银号,此乃通州运河文化产物,又为商业发达之见证,该银号名“宝通”,取金钱交流不滞、亨通互利之义。清代创建,民国重修。通州城内最多时达40家。除北大街的宝通银号外,还有西大街育裕丰银号、裕兴银号,南大街有春和银号、通丰银号。春和、裕兴两家银号既以贷款、放债、兑换为主要业务,又发行土票,流通于通州和天津、北京的部分金融业户。20世纪初开业的同济大银号,高峰年利润达百万两白银。
宝通银号北侧原有通州鼓楼,已被拆除。目前,北大街临街只有这栋旧时建筑尚存。是楼建筑西向,门临北大街,为勾连搭二层小楼,小式作法,面阔四间13.5米,进深四间8.5米,高约10米。硬山,前卷筒瓦箍头脊,彻上明造,浮雕折枝牡丹墀头,示富贵意,后卷合瓦元宝脊,示金钱堆满意。上层中两间前出廊带倒挂楣子,外两间吞廊,挑尖梁头雕霸王拳,示款项卫护严密,后改六抹玻璃隔扇,间各六扇,后吊木骨苇箔顶,前出木制护栏,木地板。下层挑尖梁方端,端钉浮雕八宝、绶带、缠枝莲花、万字不露头纹挂檐板,示财源不断意,上出叠涩式上展砖砌平檐,后改玻璃门窗。整座建筑体现老字号铺面风格,乃通州仅存之标准老门市,由区文委上报区政府列入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要求在旧城改造规划中予以保护。2007年被列为第四批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通州文物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第183-184页
《北京百科全书
通州卷》编辑委员会编,北京百科全书
北京市文物局编,北京文物地图集 下,科学出版社,2009.07,第345页
向德春主编,新编文物工作实用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07,第621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2b1b890100xtg5.html
http://bbs.bato.cn/thread-1028836-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