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2013-03-10 21:46:29)
标签:

王府井

协和医院

豫王府

清王府

协和医学堂

分类: 历史故事

豫王府与协和医院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民间传说:老北京人都知道,协和医院那地方过去是豫王府。这个豫王府就是协和医院的前身。当初老豫王立有战功,御赏极丰,府第豪华,金银无数。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豫王这个封号可以世袭,儿辈孙辈世代相传。到了最后,辛亥革命了,王爷封号不能世代相传了。而且儿孙辈不争气,游手好闲,整日架鹰戏狗,坐吃山空,不久就败落了。一大家子人多,守着这么个大的产业,各自都有个小算盘,怎么着也不合适,总觉得自个儿吃亏。怎么办呢?卖祖产分家吧。中国人买不起,买也没有用啊,就把豫王府卖给了美国人。立了字据,过了款。府里头住的人就往外边搬了,给人家腾地方。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眼看就快搬完了。这府里有上80多岁的老家人,是上辈老王爷得力的仆人,跟着老王爷征南战北,苦熬岁月,在府里有功劳。全家上下不拿他当外人,还得有人伺候他,吃着松心的饭。有一天,伺候他的那个小家人给他送饭的时候,因为他耳朵聋了,就大声地说:“咱们得搬家啦,咱这府卖啦!”并连说带比划,“您也得挪挪窝儿啦。”老家人一听,脸色就变了:“你说什么?”“搬家!”这回老家人听清了,忙说:“赶紧搀着我,找少福晋去!”;少福晋就是少王爷的媳妇,是府里掌权的人。见了少福晋,老家人急得满头大汗,说话也嗑嗑吧吧的了,好半天才说出来。

“唉呀,少福晋,咱这府卖啦?

“卖啦,正在搬家呢。”

“哎呀,咱府里埋的那个银窖挖出来没有?

“啊!我怎么没听说过。您别急,慢慢儿说。”少福晋先让老家人落了落汗,喘了口儿气。

“我小时候刚进府当奴才的时候,就听说过咱府里埋了一大窖的银子。”

少福晋赶紧找少王爷。当时虽然改为民国了,可这称呼不能改。不多会儿,少王爷来了,赶紧问老家人:“您知道咱家的银子埋在哪儿了?”“知道个大概。我小时候跟着祖上的王爷念书,收拾书房时见过银窖图。因为咱家的银子多得没地方搁了,怎么办呢?只好往地下埋。”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可是,现在这房子已经卖给美国人啦,怎么办呢?少王爷一想,赶紧找几个人连夜挖。谁知道,消息让美国人知道了,带着当时官府人等来了,拦着不让挖。人家凭着字据,钱也过来了,卖主的权利就是“搬家”。所有的地一概不许动,一块砖也不许挖。那时候做官为宦的最怕的就是外国人。再说,又跟人家外国人写了字据,白纸落上了黑字,钱也收了,产业是人家的了。少王爷目瞪神呆,连称:“是,是。”老家人一瞧这般孙子相,气这些豫王爷后辈儿子孙不争气,把这满窖白花花的银子白白地送给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一口气就背过去了,怎么着也没救过来。老王爷跟皇上打天下,出生人死挣下的俸禄,就这么着瞎了。东城老住户差不多都听说过,修协和医院盖这么大的楼,买那么好的洋设备,不是美国人带来的钱,那纯粹是用中国人的钱买的。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大清豫王府与北京协和医院

豫王府地处东单,占地150多亩,1916年,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随后美国人将豫王府改建成协和医院。王府出售是秘密进行的,待到豫王本支众多后人于报端得知消息时,原本住在王府里的末代豫亲王一家,已然搬进东四猪市大街黄土岗胡同数钱了。

众宗亲寻到东四猪市大街黄土岗胡同理论,反遭奚落,由此一脉宗亲反目成仇,不相往来。

坊间把出卖豫王府的恶名加于末代豫亲王,以为是他做出这见利忘义的臭事。其实,末代豫亲王冤矣。

末代豫亲王端镇,字东屏,成年后以金东屏为名,承袭豫亲王爵时年方4岁,时间是1913年。当时清廷已逊位两年,小朝廷下的旨。他的生母是佟佳氏,4岁的端镇成了豫亲王府的主子,佟佳氏则成了名正言顺的太福晋,掌握了处置豫王府家产的实权。

其实,私卖豫王府乃至后来拍卖祖上楠木棺椁及随葬珍宝的事都是佟佳氏做下的,与顶着豫亲王名号的娃娃端镇没多大干系。

豫王府卖出之后,坊间风起传闻,说美国人在改王府为协和医院的施工中挖出一窖珍宝,凭那一窖珍宝,再盖几所医院也有富余。其实这是“房纤人”(房屋买卖中间人)的杜撰,靠跑合(买卖经纪)为生的房纤人预见到王府旧主度日无着,王府宅院的买卖准能红火,他们充当这种“大额交易”的中介会获大利,且王府旧主顾及脸面再加上旧日习性,肯定“大度”。这种买卖的难点不在卖方,而在买方,因此他们放出王府旧宅多有藏宝的消息,借此调动买方的积极性。

果不其然,坊间一盛传“豫王府挖出一窖珍宝”的消息,就有不少有钱人蜂拥进京,生怕捡不着这大“漏儿”。随后庄亲王府和其他几家王府陆续卖出,价钱都比豫王府高出不少,跑合的赚下不少银两,比如为庄亲王府跑合的房纤人,就一次进账两万大洋。至于豫亲王府挖没挖出珍宝,据知情人说仅挖出一铜质破头盔,当即就被挖出来的人砸碎撕抢了。

末代豫亲王端镇也曾干过一件卖宝的事。1948年10月里的一天,北平一家报纸在社会新闻版刊出一条消息,称年近不惑的端镇日前持豫王金印,到西交民巷中央银行,将御赐金印兑换现金。银行员工当场用剁子剁开鉴定:成色为十足赤金。该金印底座三寸五分见方,重二百七十两又七钱。

受封亲王亲自到银行将祖传金印以金价兑换现金,开历史先河,实属首例。这件事不仅成为宗室后裔议论的热门话题,更让收藏家们感叹唏嘘:那不单是金子,更是文物呀。

“豫王府的宝贝不值钱”,这是坊间对豫王府将宝贝贱卖的嘲讽、奚落,并非指豫王府的宝贝本身不值钱。

首先说好端端一座王府,规模宏伟房舍尽在,却只卖了12.5万美元,相比之下,庄亲王府一片瓦砾反倒卖得比豫亲王府多出许多银两。

再说一颗极具文物价值的豫王金印被当成寻常金子卖出,更令人唏嘘。至于楠木棺材和随葬珍宝的拍卖,无案可查却可想而知,肯定没卖出好价钱。这还不算,豫王后人中第二位中进士并官至侍郎、鸿胪寺正二品卿的英绵过世之后,他的夫人竟将一套完整无缺的宋版《史记》卖给打鼓收破烂的了,所换之钱可怜得很,任谁听了都心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