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也曾有神学院-乐育神学院旧址

(2012-03-13 19:23:13)
标签:

布吉李朗

巴色差会

乐育神学院

水官高速

福音堂

分类: 宗教

乐育神学院(Theological Seminary of Basel Mission)又称存真书院、传道书院,为教会大学级学校,位于龙岗区布吉镇李朗村,附近有水官高速公路通过。

深圳也曾有神学院-乐育神学院旧址

1855年由巴色差会黎力基牧师(Rev.Rudolph Lechler)在李朗布道时购买地基筹建福音堂。后又创办乐育小学、乐育中学、福音医院等。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崇真会(前身即巴色差会)在此创建神学院。始名为李朗存真书院。巴色差会驻华总牧法国毕安(1884年回国)任第一任院长,1925年李朗乐育神学院迁兴宁坪塘,1955年迁香港西贡,1966年并入香港崇基神学院。乐育神学院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深圳也曾有神学院-乐育神学院旧址整座建筑群占地600多平方米,背后山上有花园凉亭,门前有排球场,下边有足球场和教会置建的坟场。本村檀香山归侨洪德仁牧师主持并兼任校长。当时乐育中学有一首校歌:“美哉李朗山林秀,岗峦湖环绕左右,天然风景翠园林,桃李栽培俱畅茂,春风化雨两相兼,生机勃发栋梁材,建造大同新景象,感歌乐育登春台。”便是此处怡人景致的真实写照。40年代日陷期间,学校被烧毁。日军投降后,洪德仁牧师在港募捐,重建乐育中学改名“乐民中学”。解放后,学校政府接管改为宝安县第三中学分校,后迁观澜。原址迁入李朗干元小学,后沦为村民住房。

深圳也曾有神学院-乐育神学院旧址

目前乐育神学院旧址在龙岗第二道路的标高以下,地势低洼,福音堂已坍塌,周边卫生环境恶劣。2001年6月7日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也曾有神学院-乐育神学院旧址

    1935年乐育中学停办只办小学,洪德仁牧师定居香港。何道修牧师接任主持礼拜,后调香港深水步黄竹街礼拜堂。徐子遴夫妇接任主持礼拜兼任小学校长,与本校毕业的陈仁恩、刘子超一起教学。后徐调走,陈出国“南洋”、刘回家务农,张耀仁接任主持礼拜兼教小学。张凋走,张德恩牧师接任主持礼拜兼教小学。1940年正月年初三日军扫荡李朗,用“烧、抢、杀”三光政策,该村被捉杀30多人,烧房屋又烧学校,乐育中学及宿舍楼全被烧光,只存下“福音堂”未烧,张牧师继续主持礼拜。1942年堂舍被炸毁,古道匡主持礼拜。日军投降后,洪德仁牧师在港发起海外华侨教友及原乐育中学校友捐款,重建乐育中学改名为“乐民中学”。礼拜堂由曾道明主持礼拜及任中学教员。解放后“乐民中学”由政府接管,改为宝安县第三中学分校,后迁观澜,李朗干元小学迁“乐民中学”校址上课。“文革”时被拆,校址给村民建住房。1999年因龙岗第二道路在教堂边通过,政府征用旧教堂并作了经济补偿。

 深圳也曾有神学院-乐育神学院旧址

链接:

巴色传道会或巴色差会(Basel Evangelical Missionary Society/Basel Mission)1815年始创于瑞士北部的巴色城,由德国和瑞士的教会组成,是一个国际性和超宗派的机构,神学传统和教会体制兼有改革宗和信义宗背景。英国割占香港后,洋教士开始来华传教。1847年,巴色会派遣了韩山明牧师(Rev. Thodore Hamburg,1819-1854)及黎力基牧师(Rev. Rudolph Lechler,1824-1908)来中国广东客家地区传教,宣讲福音,建立教会,并开办医院及学校。基督教于1852年由韩山明牧师传入龙岗。1922年,巴色会将在华传教机构及教会交华人传道自理,因此改名崇真会,意思是“崇尚真神,崇尚真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