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2012-02-12 23:35:21)
标签:

正埔岭

正埔岭围

君子攸宁

龙岗客家围

万福朝堂

围龙屋

向前村

炮楼

房产

分类: 建筑艺术

                           向前村李氏正埔岭围

                   Zhengpuling House of the Li Family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资料照片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联向前村。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

世居前临泮水,后倚山丘,坐北朝南,为一倒座三堂四横一围龙五炮楼建筑。通面阔87米,进深62米,占地面积5394平方米。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世居正面

先后多次扩建而成。最初先建三堂二横后带花头的围龙屋,横屋和围龙屋为通廊式单间结构,保留兴梅地区客家围龙屋传统。后建的围楼则接受了广府建筑文化元素。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堂横屋与围龙之间的后天街即化胎之地

前月池宽63米,右前方有古井一眼。禾坪宽13.5米。

正面开三石拱门,正门与祠堂相对,嵌有阴刻“正埔岭”门额,两侧门正对左、右天街。倒座高两层,进深7.1米,和堂横屋以前天街相隔。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祠堂正面

三堂面阔三间。前堂进深5.2米。前檐用丁头拱承托。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中堂进深7.5米。内建仪门,门额刻万福朝堂四字。内有楹联为系本兴宁应卜攸宁居世宇,基开归善惟期积善大其闾。梁下用雀替,瓜柱承檩,梁头串过柱头并雕龙首,素面驼峰。(“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语出《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意写帝王宫落成的恢宏可喜以及子孙茂盛的可贺局面。)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后堂名达贻堂。进深6.8米。檩下枋刻长命富贵百子千孙奕世荣昌吉祥语。神台供正埔岭李氏十四世李瑞、李(王进)和开基祖朝铉牌位,内有对联两副,一为肯堂肯构昭先德,俾寿俾昌启后人;另一为达道谨循代由簪缨光族系,贻谋恪守世承堂构扩规模

三堂两侧二横各组成五套斗廊式单元房用于居住,属广府建筑风格。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四角建有角楼,现尚存三座,楼顶改建成尖山硬山顶。按墙面残砖分析,角楼原样应为官帽式屋顶。前围东南角炮楼为民国时期所建,窗檐及栏杆带明显西洋巴洛克特征。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空中鸟瞰,这座大围子前后圆中间方,气势恢弘大方,体现了中华文明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古老观念。深圳境内有围龙的的客家围屋极少见,有考证认为正埔岭围可能是广东地区纬度最低的围龙屋。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正埔岭世居是粤东兴梅地区围龙屋和四角楼向东江和环珠江口的深圳、香港地区变迁过程中,向城堡式围楼过渡的实例物证,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和历史保存价值。目前正埔岭已被四周的居民楼和厂房包围,周边岭南的乡村风貌不再。祠堂尚保存原貌及功能,单元房租户则口音天南海北,基本属于大杂院。

 

附:正埔岭李氏为宋代福建上杭李火德公的后裔。先祖自上杭迁广东兴宁枫树岭。清乾隆年间潮源公十三四岁时迁到龙岗,打工为生,他勤劳厚道,被一油坊老板招为女婿,参与经营,生意越做越人,致富之后于嘉庆年间建造正埔岭围龙屋。自潮源公至今历九代。

世居张贴的对联:

正己安民德懋功高光世第,埔平岭峻地灵人杰振家声(正埔岭专用藏头联)

登龙价重,倚马才高

笔插银瓶停看梅花呈五瓣,屏开鼓嶂前瞻仙岭拱三岛

各务利名新事业,共遵勤俭老家风

旧跡发循州上接梅州世泽,新居开埔岭长存枫岭家声

祀祖礼神祈福禄,绍纲维纪缵经纶

祠堂檐下壁画所书诗文:

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龙岗客家围龙屋之正埔岭世居

                                     东墙壁画

宋·程·秋日

闲来无事不容,睡觉东窗日已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变态中。

不淫贫贱乐,男到此是豪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