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骄傲自大怎么办?

标签:
孩子骄傲自满蛋壳心理马太效应确认放大原理挫折教育教育 |
分类: 家长100问-个性心理篇 |
骄傲自满是早熟儿童的大敌。骄傲,多么天才的儿童也要毁掉。
——(英国哲学家)穆勒
案例引入:
慧慧,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不仅成绩优秀,还能歌善舞,发展全面,是个非常优秀的中学生。在学校,学校领导看着喜欢,班主任更是视为“骨干”;在家里,父母又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渐渐地她越来越自命不凡,而且很狂妄自大,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总想有机会显示一下自己,如果说别人的孩子某方面挺好的,她就很不服气,说人家坏话。如果遇到不如自己的孩子或者某些问题自己知道而朋友不懂时,总爱说“连这都不知道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你真是个笨蛋”等,借此蔑视和嘲笑别人,搞得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一次,受到嘲笑的孩子反嘲慧慧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千金小姐还是公主啊?”,气的慧慧大哭大闹,幸好老师及时出面调解,才勉强使两个人和解。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全班同学们的不满,班干部竞选她落选了,回到家里就哭了起来,中午的饭都不吃了,边哭边说:“除了我没人都没能力当,凭什么不选我选他?!”
专家分析:
骄傲自满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通常是高估了自己而导致的。当人低估自己的时候会自卑,而高估的时候表现为自负或者骄傲。一个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的人,在他与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城墙”。他们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这对一个孩子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些骄傲的孩子自然有着他们之所以能骄傲的优点,而且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孩子。然而正是他们的骄傲,使得他们把自己独锁在“骄傲王国”,变得狭隘、自私。
慧慧从小就成绩好,能力强,倍受家长老师的宠爱,所以渐渐骄傲起来,竞选失败后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以不吃饭、哭闹等偏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具体分析导致孩子骄傲自满的原因如下:
专家支招:
努力创建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孩子学习的良好榜样。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只是暂时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父母应告诉孩子“满招损,谦受益”,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帮助孩子认识骄傲自满的害处,但忌讳使用生硬的说教,最好是能将道理融会于故事或者日常生活场景中,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寓意故事和教育动画让孩子懂得自己还小,知识少,经验少,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这样孩子才能包容万物,才能使自己日益充实和丰富。
心理教育中有一个“确认放大原理”,该原理认为目光盯在哪点上,被盯的那点就会放大。也就是说当家长持续地把注意力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就会把孩子的缺点给放大了;相反,如果将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就会把孩子的优点给确认放大了。近几年,很多家长开始接受夸奖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是无原则性的夸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最棒的”,“最厉害的”又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开始骄傲自满起来。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表扬方式呢?
对于孩子的表扬要本着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过多的物质奖励会产生畸形的满足感,孩子容易产生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心态,变得懒于进取和努力。正确的表扬方式是:表扬=陈述事实 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表达感受 表达期望 身体接触。
① 陈述事实。具体地明确地告诉孩子某个行为是值得肯定和欣赏;
② 确认事实的可贵性。家长阐述孩子被表扬的真实理由,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③ 表达感受。家长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而不是“我真高兴”,家长作为一个旁观者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④ 表达期望,家长表达宏观的期望,如“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这暗含着学无止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⑤ 身体接触。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父母应耐心地教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骄傲自负、看不起别人的人往往既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来比去,自己总比别人强。这种孩子最好要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感到有改正缺点的必要。比如:给孩子一个宽阔的视野,一个广阔的思维方式,让孩子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更换一个更好的班级或者学校,引导孩子多接触那些有较高成就但很谦虚、内敛的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激发孩子更努力进取。
此外,家长还可以顺推缺点,从而促使孩子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以后,启发她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比如案例里的慧慧,家长可以帮她分析;“班干部落选并不是因为她能力不够,而是她太过自负,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为班级服务,所以才得不到同学的信任”。
在家庭中,要把孩子当作普通一员,不要让他成为“中心人物”。家里来了客人,除了正常的礼节外,不要让他过多地表现自己,更不要在客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教师也要注意,对那些骄傲、爱虚荣的孩子,不给特殊待遇。上课时,不能老请他们回答问题;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老让他们当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表演节目时,也不要老让他们当主角。有时还应有意地让他们扮演配角。要让他们经常感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