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年级习作提出“写清楚”的要求很有必要

(2015-07-27 10:38:12)
标签:

原生态作文教学

中年级作文

教育

分类: 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

中年级习作提出“写清楚”的要求很有必要

李志远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里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一要求很有必要。

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是小孩子开蒙学习文化的阶段,是为他们终身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尽管小学生入学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学习书面表达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学习书面表达比起学习口语表达要难得多,学习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高大的台阶。这个高大的台阶怎么上呢?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放缓坡度,分建成一个个小台阶就可以了。

实验稿和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把写作教学分成了三个小台阶:低年级“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一直到初中才是“写作”。这样就放缓了坡度,长达九年才上完。这种定位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

具体规定是什么呢?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习作内容要求的是: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5~6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各年段都提出了“写什么”的要求,但是1~23~4两个学段都没有提出“怎么写”的要求,到了5~6年级就一下子提出了“内容具体”的要求。多年的教学实际提醒我: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突然?是不是需要把“怎么写”也分成小台阶呢?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我们不妨看看幼儿学说话的情形。2岁左右开始他们牙牙学语了,他们总会经历一个由说不清楚发展到说清楚,再到说得好一些的过程。学习写作也是应该一样的,在达到“写具体”前应该经历一个“写清楚”的阶段。

我们不妨看看几个学生作文的片断。

1 一篇三年级作文的片断:

    我拿来两个鸭蛋,然后在桌子上一敲,就倒入碗里,把壳扔入垃圾桶里面。我又拿了一双筷子,在鸭蛋上面放了点盐。接着,往锅里倒了少量的油,就把打好了的鸭蛋倒进锅里,等了1分钟左右,熟了。

    打蛋后没有搅,煎蛋时没有翻就熟了,煎蛋的全过程没写清楚。

2 一篇四年级作文的片断:

 一天,我和院子里的同学踢毽子。我们正玩着。李文的一个挂缠别没有起来。我们让他供毽子。他供着供着,一会儿就供起贼毽来了。

挂缠别是什么?学生告诉我,这是毽子的一种踢法,是孩子们的叫法。字应该是,是陕西方言,就是跳的意思。写作文是叫大家看明白,像这样的话语需要稍加说明。可以改为:李文的一个花样——挂缠蹩没有踢起来 。什么是贼毽贼毽是孩子们自己的说法,是不是也要说明一下?这些都与普通话交流有距离。

由于学前口语表达学习的欠缺,外界信息接受得少,这些情况在农村更为普遍。

不仅仅是中年级,就是五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里也会有写不清楚的情况。

3 一篇六年级作文里的一段话:

有一天,我出去玩,看见这条不起眼的小河。它清澈见底,我心想:这条河挺干净的,不错!我又看了看。这才发现小河里还有小鱼小虾呢!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河底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呀!

一般情况是,先看到小河清澈见底和河底的石头,接着发现了小鱼小虾,最后一想才明白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这段话却写得顺序有些颠倒,表达得不清楚了。还有,“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这句话,两个“它”究竟指的是小鱼小虾还是河水?这是指代不清楚。

这些典型例子都说明中年级习作应该学习“写清楚”。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写清楚”和“写具体”有什么不同。例如一个四年级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树枝折断了。我走过去就问:“你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人说:“做喇叭。”
    划横线的两句话写得不够清楚。
  
 1. 听见“嘎巴”一声,怎么就知道“树枝折断了”?
    2.
我为什么要“走过去就问”,去问谁?
   
这样一修改就清楚了: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一根树枝落在我跟前。我抬头看见两个小孩儿在树上,走过去就问:“你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小孩儿说:“做喇叭。”
    如果写得再具体一些就可以是:
 
  快到村委会的时候,突然听见“嘎巴”一声,一根不大的树枝落在我跟前,把我吓了一跳抬头看去,两个小孩儿正一棵树上折树枝。我走过去就问:“你们折树枝干什么?”树上一个小孩儿说:“做喇叭。”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楚”一词的解释是:“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所举的例子中就有“话说得不清楚”。对“具体”一词的解释是:“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的;不笼统的……”所举的例子中就有“事件的经过,他谈得非常具体”。看来,人们说话的确就有“清楚”和“具体”之分,小学习作教学应该区分“写清楚”和“写具体”。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习作教学的“写清楚”指的是,把内容写得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写具体”指的是,把内容写得细一些,写出一些细节来,做到不抽象、不笼统。中年级学习“写清楚”正是达到高年级“写具体”的一个小台阶。

现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二学段习作要“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清楚”到“写具体”,体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习作内容由易到难的梯度要求,填补了由写话到写具体之间的一段空白,形成了连续的阶段性目标要求。这个规定有利于切实降低中年级习作教学要求,有利切实打好写作的基础。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写清楚”,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