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讲授法”的作用
(2011-05-24 22:52:17)
标签:
教育 |
分类: teaching-strategy |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都遭受着强有力的冲击。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意味着教学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开放式教学、活动教学等等教学方法和理念很快在各中小学推广、实施,甚至在各地举办的教学技能比赛中,如果一堂课没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没有采纳“新”的教学方法,纵使教师讲授得再精彩、发人深省,也是难以得到认可,获不了奖的。那么,“狂热”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讲授法”是否真的一无是处、毫无价值可言?或者说我们使用已久的“讲授法”就过时了呢?我认为,虽然讲授法与其他教法相比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存在价值。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具有的优越性是:
一、利用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肩负着教学的计划、设计、组织、讲授、辅导、批改和考查等项责任。这些工作都与教学质量的高低相联系。不过,其中有的在课外进行,有的并不多占课堂时间。而教师的讲授则不同,它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析、思维启迪、思想教育、情绪感染、方法和语言的示范,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能够树立教师的威信,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的言行有效地对学生施以影响。
二、高效、系统化的传递知识
讲授法是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生动的描绘,有启发性的提问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前人已经发现的结论,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但是,我们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前人走过的路全部重新走一遍。与“探究教学法”课堂内难以完成任务,教学时间难以把握相比,讲授法显得优越得多。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更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可控性强
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其中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和概念,有从情绪上感染人的效果;讲演是教师就教材中的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如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论、原理、公式和定理的时候多采用讲解的方式。讲授法可以以让教师选择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由此看出,讲授法的明显优点是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大多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
四、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适用范围广
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而没有过时,不仅仅在于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系统的知识,还在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这些都是教师运用讲授法的过程。讲授法渗透于其他教法的实施过程中,离开了讲授法,其他教学方法就难以独立存在。同样的,讲授法只有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弥补使用该教法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发展容易受到影响的不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较为复杂的因素,一堂课以何种教法为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即以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特点为依据。虽然讲授法有其不足的一面,但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在我们仍然习惯以讲授法为主的情况下,辅以其他教学方法,将讲授法与其他方法合理结合,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讲授法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放光辉。
一、利用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肩负着教学的计划、设计、组织、讲授、辅导、批改和考查等项责任。这些工作都与教学质量的高低相联系。不过,其中有的在课外进行,有的并不多占课堂时间。而教师的讲授则不同,它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析、思维启迪、思想教育、情绪感染、方法和语言的示范,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能够树立教师的威信,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的言行有效地对学生施以影响。
二、高效、系统化的传递知识
讲授法是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生动的描绘,有启发性的提问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前人已经发现的结论,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但是,我们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前人走过的路全部重新走一遍。与“探究教学法”课堂内难以完成任务,教学时间难以把握相比,讲授法显得优越得多。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更有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可控性强
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其中讲述侧重于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和概念,有从情绪上感染人的效果;讲演是教师就教材中的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动,如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论、原理、公式和定理的时候多采用讲解的方式。讲授法可以以让教师选择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由此看出,讲授法的明显优点是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大多数教师感到,讲授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
四、可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适用范围广
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而没有过时,不仅仅在于它容易控制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系统的知识,还在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这些都是教师运用讲授法的过程。讲授法渗透于其他教法的实施过程中,离开了讲授法,其他教学方法就难以独立存在。同样的,讲授法只有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弥补使用该教法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发展容易受到影响的不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较为复杂的因素,一堂课以何种教法为主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即以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特点为依据。虽然讲授法有其不足的一面,但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在我们仍然习惯以讲授法为主的情况下,辅以其他教学方法,将讲授法与其他方法合理结合,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讲授法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放光辉。
前一篇:教师板书的重要性
后一篇: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