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娶夏金桂的时间
(2010-04-26 09:00:49)
标签:
薛蟠夏金桂娶亲时间文化 |
第七十九回香菱给宝玉介绍薛蟠为何会娶夏金桂时有这样一段话:“你哥哥上次出门贸易时,在顺路到了个亲戚家去……都称他家是‘桂花夏家’”;“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连当铺里老朝奉伙计们一群人连蹧扰了人家三四日,……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的很。”
从中可以看出薛蟠说亲的日期是在他出门贸易回家不久,即第六十六回的时间段。当时薛蟠因水土不服还病了。后柳湘莲退婚造成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家。
到第六十七回薛姨妈说:“……二则把你自己娶媳妇应办的事情,倒早些料理料理。咱们家里没人手儿,竟自
那是不是有可能不是马上娶亲,而是要等两年以后?薛姨妈的“笨雀儿先飞”、“临时”这样的急切的语气不可能二年后才娶亲,现在就急不可耐。而且香菱讲的就是“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的很”。
有人说薛蟠不是第四十八回那次出门后定的亲,而是第七十九回前才定的亲。这就和第六十七回的内容(料理娶亲的事)有矛盾了;而且第七十九回前薛蟠再次出门贸易是没有文本依据的。更何况还要有再次和“当铺老朝奉”(指张德辉)一起出门的经历,也就是和第四十八回一样的情况重复出现,这几乎绝无可能。
戴不凡先生在《红楼评议·外篇》的《时序错乱篇》中有:
既曰“上次出门贸易”,这只能是省亲第一年十月和张德辉同行(第四十八回)、第二年八月归来(第六十六回)的这次“出门贸易”。而现在香菱说话时已是第三甚或是第四年的深秋了。此其一。既曰“上次出门贸易”时,“顺路”到了夏家,后面又说“虽离(开)了这几年,前儿一到他家”,夏奶奶和薛蟠久别重见,双方彼此相中,前后语气不对头,盖若是第二年八月归来时顺道到夏家,至第三(四)年-深秋不当说是“前儿一到他家”,此其二。“桂花夏家”既在长安,而且“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无人不知的,而薛家此时又早已入都(长安),则薛蟋在出门买卖归途中怎么会“顺道”到夏家被夏奶奶苦留“三四日”还不肯放呢?此其三。薛蟠既是“上次出门贸易”归来时顺道到的夏家,而且“一进门”就求薛蟠妈,结果是“一说就成”,“娶的日子太急”,则何至于待到第三(四)年深秋才娶过门呢?此其四。即以《表·历》纪年来看,娶金桂为故事第十五年秋;故事第九年秋“表妹”凤姐已经“十八九岁”(第六回“大不过二十”),则表兄薛蟠当时已经是20岁以上了,是则娶金桂时,‘阿呆至少已在26岁以上(不能再低的估计),薛大公子——且是独子此时才初娶,年龄未免过大。而“今年方才十七岁”的夏金桂与之匹配,似亦悬殊,此其五。
看来,以上矛盾只能作如此解释:在旧稿中,娶金桂本是阿呆“上次出门贸易”归来后不久的事。由于雪芹把旧稿中分散于数年内的有关尤氏姐妹情节,集中成为“一大片”叙述于前〔这就造成了这大“片”文字中时间上的许多不合之处),然后把旧稿中“穿插”在有关尤氏姐妹等文字中的阿呆娶金桂置之于后,挪到今本第七十九回来写,这又造成了上述五个矛盾。
戴先生的分析大致是对的,但结论不全对:薛蟠娶金桂是在上次出门贸易后不久,按时序原来应该在现在的第六十七回后。在增删过程中曹雪芹把它移到了第七十九回,和贾迎春嫁孙绍祖合成一回,而和尤氏姐妹的情节没有关系。
第四十九回时宝钗十七岁,过了第五十三回的年,第六十七回时宝钗是十八岁了。薛蟠比宝钗大两岁,是二十岁。和当时夏金桂的十七岁正好相配。和第七十九回的“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的文字也能对应起来。
从这个个例中又一次看到,曹雪芹在修改剪辑文本时,人物的年龄和时序都不变动:对应的时间往后移了二年,但夏金桂还是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