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找实习

标签:
教育美国美国留学中心ucsd |
分类: 美国笔记 |
中美大学教育体制大致相同,除了基本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本专业的工作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内的时候忙着玩,大学2年也没想过、准备过要去实习。现在在美国这边的本科也要毕业了,找实习已成为必然。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想在美国找实习,首先要确保自己有竞争力、比美国学生要更优秀,其次就是关于工作的手续和证明也更加复杂一点,因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学期我一直在找实习,从很茫然到四处去寻求帮助和自己搜索信息,从练习回答面试问题到自如应对中间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功夫。过程是艰辛和充满挑战的,值得高兴的是我找到了两个很好的实习机会。一个是在有名的室内水上乐园之都-Wisconsin
Dells最出名的度假村Kalahari Resort的暑假实习机会,另一个秋季学期的实习,在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乐园-Walt
Disney World,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迪斯尼乐园。
我所在的专业--旅游和酒店管理是我们学校最有名的专业之一,学院的教学和实践都和行业紧密联系着。这也是我在美国交换一年后决定自己转学的重要原因。每年学校都有很多次招聘会,跟我们专业相关的一个是秋季的全校性的招聘会,另一个是春季学期的仅与我们专业相关的行业招聘会。
学校的老师都非常鼓励学生们去参加招聘会。从大一新生到毕业生一个不落下,连参加的目的和期望我们能学习到目标都订好了。大一新生主要鼓励去体验招聘会的气氛、主动和招聘方交流和沟通,大二重心在准备自己的个人简历、使自己投出去的简历更吸引眼球进而得到面试的机会,大三就寄予在找到实习的机会,增加工作经验,大四要毕业了,学生们都要开始联系公司找到工作。我很喜欢学校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此从我来学校开始每次的招聘会我都参加了。有些老师还会布置与招聘会相关的作业,比如在招聘会签到这样就能确保学生都参加了招聘会,有的老师会让我们收集招聘方的名片,让我们主动去交流;还有老师会要求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加强和巩固参加招聘会这次体验。
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的时候还刚到美国不到一个月,口语还不自信也从来没准备过简历,正装也没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虽然自己一直在给自己打气,但是招聘会那天早上还是战战兢兢的不敢进去。拖了个朋友陪我走到入口,跟几个美国同学聊了一下,然后我的室友跟我大致讲了一下交谈的流程才鼓足勇气自己找面试方交谈。接下来一个小时在会场上跟招聘方的交谈从停顿、犹豫到主动、自信,发现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因为在展柜的交谈也只是初步交换双方的信息和投递简历,最重要的招聘过程-面试是接下来的一步。很满意自己开了个好头。后来的几次招聘会基本上也都停留在交谈、了解信息,心态上对参加招聘会已经很轻松了,但是还没有走到要找实习那一步。
今年我大三,必须要找实习了。年头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为2月的行业招聘会在做心理上的准备了。心理有一股劲,一定要往前冲,在美国找到实习。参加2月的招聘会投了很多简历,还有一次面试。本来觉得还不错的,但是一直等到3月份杳无音讯,状态就没那么安逸了。我自己分析了一下所有的过程,发现自己的面试技巧还不够,虽然对参加工作的信心和激情十足,但回答的时候调理不是很清晰,很多面试的问题也没有准备,即使回答了但是也不够说服力。
再就是我的一个弱项--缺乏工作经验,虽然在学校一直有工作,但是美国的孩子都是从高中甚至更小就开始自己打工赚钱,工作经验比我多太多了。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的各种能力和强项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事例来作为依据,说服力不够。简历也不够突出,毕竟我的优势不在工作经验,可是学业优势也没有突出来。于是我就开始找学校的就业中心寻求帮助,找职业咨询师帮我改简历,然后请教面试技巧、参加几乎所有的就业中心提供的与找工作相关的讨论与教学课;接着向我的教授寻求实习工作的信息,请教每一个教授能够提供给我的建议和信息;问同学他们的找实习进展和能提供给我的信息;参加我所有得到信息的面试。有些面试虽然不是我感兴趣的工作,就当做面试练习。
在自己练习面试的问题的时候,其实也顺便深入的了解了一下自己。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但是如果要列表、排序自己的特性还是要一定时间才能有个清晰地思路的。刚好我在整理面试问题的过程中就捋了一下自己的特点、优势和兴趣,而且还增强了我对工作的渴望。每天早上7点起床上网专业网站看提供的面试技巧和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视频也有文本资料。一边学习一边自己整理总结,最后终于有了一个相当清晰的思路,对面试的问题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准备。其实面试就是一次约会,是面试双方之间确定是否要接受对方的一次约会。约会前都会先了解一下对方。这个就是面试人搜索公司信息和面试方看简历的过程。
接下来正式的面试,双方都会先做个简短的介绍,有个初步的了解和熟悉。然后相互问问题,面试方主要看面试人的各项特长和特性是否符合职位要求,面试人则探索自己是否对公司感兴趣,对公司提供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是否满意。之后的就是面试的结果了,也就决定这场约会是否成功。招聘方的问题一般包括3个方面,一个是看面试人本身的性格、特性,工作态度、激情等这些软性特征,然后就是看面试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面试人是否有能力和资历胜任职位,最后的一点也很关键,就是看面试人是否能有效地和上司、同事、或者下属融洽相处和有效沟通。只要把握这3点,基本上就能成就一个成功的、双方都满意的约会。
我经历过数次的面试,有一对一的面试,有电话面试,有Skype视频面试,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面试种类我都体验过。暑假的实习是通过Skype面试得到的,而且面试方面试我之后就立即决定了要录取我。迪斯尼的面试是电话面试,由于是大型的机构,他们有专门电话面试的人员。之前会给你很多信息介绍面试流程和实习信息,还会经常发邮件提示招聘过程到了哪一个阶段。
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另外两次面试。一次是Hyatt酒店来我们学校就业中心进行的一对一面试,当时还是3月自己没有准备充分,而且恰好我要面试的时间与我的工作时间冲突,等我过去的时候面试官刚刚离开。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木了,本来想着在Hyatt工作室一次很好的经验,万万没想到自己与面试官擦肩而过!有懊恼也有后悔,从就业中心回家是一条笔直的道路,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在这条路上站起来,我一定要在就业中心的下次招聘面试找到实习。
另外一次是被我当做练习的招聘,是一个酒吧招暑假实习。只说明了招一个实习生,但是具体的工作职位没有详细介绍,弄得很玄妙。等到我后来面试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想招一个管理层的实习,为公司的分店提供培养店长级的管理层。面试刚开始我就觉得没戏,于是我就直接跟面试官谈起了他们公司的成长计划和现状还有面试官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到后来完全变成了我问问题、面试官回答。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场更像谈话的面试竟然一直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来面试官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有问题都可以请教他。等我回去看名片才发现他是公司的副老总,也难怪他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发展和扩张计划、经济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后来我给他发感谢邮件,客套的提了一下我录取的可能性,顺便还问了几个我对职业方向和规划的问题。他直接回复我说我的兴趣爱好不在酒吧而是酒店管理,不适合这个职位。但是很详细和热情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让我很是惊讶,一直到现在我有问题都会跟这位老总联系,他也总是详细的回答。这个也算是我今年找实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了吧。美国人工作都建议找一个mentor,类似于有经验的人生或者职业导师的角色。很庆幸我找到了我的第一个mentor。
写了这么多,也算是对我的这场充满拼搏、努力、和戏剧色彩的找实习之旅一个交代。我付出过了,我也收获了,我很满意。
明天我将开始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实习,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实习,我会自信、勇敢的去面对,带着渴望去学习,带着付出的精神去分享。
后一篇:GRE送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