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与崔颢较胜负

(2010-03-07 20:00:47)
标签:

《黄鹤楼》

律诗

李白

鹦鹉洲

杂谈

分类: 读写札记

 李白与崔颢较胜负

      

  众所周知,盛唐诗人崔颢在游览蛇山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诗篇。诗扬人名,人以诗贵。其他在黄鹤楼题写诗句的人们,一时间黯然失色,连同他们的诗句,好像都萎缩到墙角去了。崔颢于是诗名大振。

  恰在这时,李白因被排挤,离开长安来到这里。游鹤山,登黄鹤楼,续写惊人之作,丰满诗仙的诗囊。他兴致勃勃地登上层楼,胜景扑面,诗情跃跃,心赏口吟,正欲成篇之时,忽然在墙上发现数行文字,墨迹尚新。于是站住脚根,随随便便地默诵起来。越读越觉得吃惊,几至读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时,内心激动得发抖。读完全篇,默立良久,方才慨然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悻悻而去。

  崔颢是开元进士,累官司勲员外郎,也被称作“有俊才”的诗人,写过长干曲十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亲切动人。他和李白是同时代诗人,又都在长安居留,即使未能谋面,大概也都略有闻知。按当时曾让高力士脱靴、裴力士磨墨的李白的禀性脾气,“谪仙人”好像容不得别人走在他的前面,更别说吟诗压过他了。他本来心中就有火,现在更添了一鼓“气”,定要找机会“发泄”出来。时隔不久,他就“赌气”写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在这期间,李白还写过不少诗篇,其中有一首《鹦鹉洲》引起一些人的猜测,说是受了崔颢《黄鹤楼》诗的影响。特别是“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这前四句,明显带有仿照崔诗的痕迹。依我看,这种推断是不能成立的。单从句式上看,虽然有些相似。从情景上看,差别则很大。如果再往前推,崔颢的《黄鹤楼》诗,又是受谁的影响呢?后人俞陛云《诗境浅说》、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以为崔颢《黄鹤楼》“诗格调出”沈佺期《龙池篇》,沈诗云:“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虽是之后文人的杜撰,他们的思路却是一致的。我们这里无须对沈诗加以评价,只是觉得从时人的作品中去寻找前人的踪迹,实在是没有多大意思。刚才例举的李白的四句诗,实在没有特别高明的地方,以李白的诗才,“对付”这么几句,是不太困难的,用得着摹仿别人吗?倒是觉得《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白是很少写律诗的,在他的二十五卷诗集中,律诗也寥若晨星。而这首七言律诗,明显存在着要与崔颢一决胜负、一见高低的意思。据说《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均有这样的记载,更就增加了它的可信程度。我们对比这两首诗,更会坚信不疑,更符合李白和当时文人的性情:人们不是说我不善七律吗?我就要写一首给你们瞧瞧。你写的是登临,我也写登临;你登黄鹤楼,我登凤凰台;你写黄鹤是一种清高,我赋凤凰是一种祥瑞;你用事仙人驾鹤,我用典金陵六朝。即使用韵,也毫不相让。崔诗的韵脚四字“楼、悠、洲、愁”,李诗的韵脚四字是“流、丘、洲、愁”,几乎相同。还有句式,崔诗三句出现三个“黄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李白两句就有三个“凤”(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字。等等。为了便于比较,把这两首诗平列在这里,就会更加清楚。

    崔颢  《黄鹤楼》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昔人已乘黄鹤去,        凤凰台上凤凰游,

     此地空余黄鹤楼。        凤去台空江自流。

     黄鹤一去不复返,        吴宫花草埋幽径,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晋代衣冠成古丘。

     晴川历历汉阳树,       三山半落青天外,

     芳草萋萋鹦鹉洲。       一水中分白鹭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总为浮云能蔽日,

     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安不见使人愁。

  那么,比较之后又如何,袁行霈教授认为:“此诗(李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者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他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最后还要指出,通为佳句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还要分出伯仲吗?

             (2006年11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