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对与相对是什么关系?

(2019-04-19 23:32:01)
分类: 关于相对论

绝对与相对是什么关系?


马海飞


http://blog.sina.com.cn/gfis 2019419日星期五)


自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代牛顿力学占据了物理学主流的主导地位之后,整个人类的世界观都
跟着被爱因斯坦给改变了。甚至有人还写出了“什么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It's
All Relative: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这样的书。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给人类灌输了这样一个世界观: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东西。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真理是相对的。世界上的所有存在都是相对的。这种观点已经普遍深入到了人类的各个阶层。


众所周知,牛顿力学的世界观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这与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截然不同。自从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改变了人类之后,科学主流把“从绝对到相对”看作是人类在时空观上的进步乃至飞跃。


然而,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展望来看,相对的时空观给物理学理论研究带来的除了混乱和混乱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具体来说,在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指导下,物理学研究从简单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可以预测,未来将会让物理学变得更复杂和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为了了解产生这种不正常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对“绝对与相对之间的关系”稍微做了一点研究。结果发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世界观根本就是错的。这个客观的世界根本就不是相对的。

1、“相对”必须建立在“绝对”的基础上。我们在看待两个相关事件的时候首先要看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相对与绝对的关系上也是如此。相对是依赖绝对而存在的。但绝对并不依赖相对而存在。举例来说,很多科学主流的人都说:所有的物质运动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运动。既然如此,我们就来看看这样一个物理实验好了:物体ab从相距10米远的地方移动到相距5米远的地方。这在表面上看是一个相对运动。可是,如果物体不发生绝对运动的话,它们两个之间的距离有可能从10m变成5m吗?当然不可能。所以说,只有在绝对运动发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出现相对运动。如果不发生绝对运动的话,相对运动是不可能出现的。所谓的“相对运动”只不过是对绝对运动的一个“显像”方法而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参照物来用相对运动这个可以看得到的物理过程来衬托的话,绝对运动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运动是绝对的。但只有相对运动才是可观测到的。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在哪里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就错在他把观测到的东西误以为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了。也就是说,他只看到了表面上能看到的表面现象,而不知道表面现象的背后还有看不到的本质存在。相对运动的本质是绝对运动。相对运动只不过是绝对运动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他也没有认真分析过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除了运动以外,时间和空间等等都是如此。如果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所谓的“相对”实际上指的都是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如果把观察者从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去除掉,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会回到绝对的世界里。

3、观察者都是人。而相对于人来说,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但是,如果从客观的自然存在上来说,世界上所有的存在都是绝对的。例如,在客观的自然世界里,地球围绕太阳转是绝对的。但在观察者眼里就可以把这个客观存在变成相对于观察者来说太阳是在围绕地球转(实际上是在围绕观察者转)。在隔壁的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这在客观世界里是绝对的。但因为观察者看不到那个苹果,他就可以说相对于他来说那个苹果是不存在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本质就是一个这样的理论。这个理论描述的不是客观世界里的情况,而是观测者眼里看到的情况。只要把观察者看到的情况和客观实际存在的情况进行一些混淆是非式的处理,人们就很难识别出二者的区别。就会以为观察者看到的就是客观存在。于是就把世界说成是“什么都是相对的”了。这在魔术上属于障眼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揭穿这种障眼法是怎么做到的。首先,物理学家先给你讲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用一辆车与车站之间的相对运动来解释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然后再用类似的方法给你讲“同时的相对性”故事。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时间是相对的。


这里使用的障眼法就是伽利略相对论。伽利略相对论描述的是一个物理体系与另一个物理体系之间的相对关系。例如火车与车站的相对性关系。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述的是观察者与物理体系的关系。针对同一个物理事件,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结果不同。这是观察者的问题而不是物理过程上的问题。但物理学家用伽利略的相对论来诱导人们用同样的思路去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于是就以为在自然世界里的时间也是相对的。实际上,对两个不同的观察者来说,事件本身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观察者接收到信息的时间不同而已。这是因为信息传递需要时间的缘故。可是,爱因斯坦不考虑信息传递的问题,直接就把时间说成是相对的。这在哲学上是偷换概念的做法。举着伽利略相对论障住人们的眼,私下里悄悄地偷换概念。于是就得出了时间是相对的结论。如果没有观察者观察的话,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是相对的。所以,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观察者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北京的观察者有北京的时间和空间,纽约的观察者有纽约的时间和空间。仅仅因为北京的观察者与纽约的观察者对某个事件观察到的时间不同就说时间是相对的,这样的物理学还能算是科学吗?如果物理学家都这样做的话,为什么还要说他们观测到13亿光年前发生的黑洞融合时间,而不说是今天发生的黑洞融合事件呢?

4、科学研究与哲学不同,科学追求的是绝对真理。哲学探索的是相对真理。所有的自然规律都是绝对真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要把石头从脚的正上方落下去就必定砸在脚上。这就是绝对真理。世界上如果不存在绝对,就不可能存在真理。如果不存在真理,科学研究就毫无意义。就是因为自然规律都是绝对真理,因此科学家的研究才有意义。所以,客观世界一定是一个绝对的世界。只有精神世界才是相对的。而物理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不是精神世界。所以物理学研究的是绝对世界——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自然世界。只有在绝对的框架下的研究才具有科学意义。否则就属于哲学研究或文学创作了。

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对”是不可能离开“绝对”而独立存在的。其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尽管他给人们灌输了“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观念,但是在他的理论中他还是不得不规定光速是绝对不变的。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存在的话,就连爱因斯坦自己的理论也无法成立。必须先要有绝对存在,然后才会有相对存在。离开了绝对的话,相对是不会存在的。所以说,那种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相对的说法和观点根本就是错的。

6、在观察者基础上形成的相对论有一个非常难缠的地方。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特点。公婆都是观察者,因此都总是有理。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是有理的原因。如果把观察者都从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去掉,站在纯物理和客观的立场上对待爱因斯坦理论的话,立刻就可以看出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7、最后我认为必须要在物理学的世界观上做出纠正。物理学理论研究一定要回到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上才有可能健康发展下去。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继续研究下去是不会有前途的。否定绝对的存在就等于否定真理的存在。否定真理的存在就等于否定科学研究的意义。否定科学研究的意义就是对科学的否定。对科学的否定就必定会让人类回到愚昧的老路上去信神信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