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见为实”的原则适用于科学研究吗?

(2015-02-03 11:40:13)
标签: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科学研究方法论

物理机制

科学理论研究基本原则

物理学家面临的任务

分类: 问题解答

“眼见为实”的原则适用于科学研究吗?

马海飞

http://blog.sina.com.cn/gfis 201523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常被民间作为一个判断事物正确性的原则使用。当一个人在证明自己所说是正确的时候常会使用“我亲眼所见”以示强调。

其实,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有使用“眼见为实”的原则来证明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例如,如果我说“自然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万有引力”,有人就可能会指着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说:“你看,把那个苹果拉下来的力不就是万有引力吗?”“你说没有万有引力,那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每当我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都会感到无奈。因为那个现象的确很像是地球引力把苹果拉向地球。而且,我的确也无法用眼见为实的方法让对方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存在万有引力。

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用触类旁通的方法来启发对方,让听者自己去领悟。例如,让我们看看“地心说”这个已经被淘汰了的理论。如果用眼见为实的原则,任何人都可以证明宇宙的中心是地球。所有的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可是,实际上这却并不是事实。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由地球自转所产生出来的假象。这就说明了,“眼见为实”的原则是错误的。在我们所看见的现象中很多都可能不是事实,而是“假象”。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转的现象就是一个假象。同样,“万有引力”现象中的“相互吸引力”也是假象。现代物理学中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时间膨胀”、“尺缩”、“动质量”、没有静质量的“光子”、“量子”等等可能也都是自然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的“假象”。

人从假象中产生出来就是错觉。错觉就像谎言一样,一旦传开就很难止住。实际上,今天教科书里写着的一些所谓的“科学理论”就是来自错觉。这些理论在问世初期都是备受争议的。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等等。但是,这些理论最后都是以“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的形式渐渐地变成了今天这种禁止他人挑战的“真理式的”科学理论。这对科学而言实在是一种悲哀。

实际上,眼见为实的原则完全不适用于科学研究。这种原则很容易形成“地心说”和“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之类的理论。因此,我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决不能单凭实验数据就枉下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就是要把产生现象的机制搞清楚。

中国古代有个杯弓蛇影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喝下的酒里看到了蛇在晃动。就以为自己喝下了一条蛇。因此而得了心病。后来经过查看发现,原来在酒杯里看到的蛇是从挂在墙上的一把形状很像蛇的弓反射而来的影子。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告诉我们:真相并是不在我们看到的现象之中,而是在那个现象的形成机制之中。

用这样的“机制法”去检验地心说,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看到的那些天体围绕地球转的现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地球的自转机制。同理,我们也可以用机制法去找出万有引力的真相,找出动质量的真相,找出所有科学理论所涉及到的相关真相。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被假象所迷惑。

所以说,摆在当前物理学家面前急需解决的任务是从机制上找出现有各种理论的真相,而不是急着去从事那些寻找什么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和上帝粒子之类完全没谱的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