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并不是所有经过了验证的研究结论和结果都是科学的

(2011-10-18 23:45:28)
标签:

科学方法论

验证

科学原则

伪科学

现代科学问题

光年距离

逻辑思维

验伪

分类: 科学、哲学与世界观

并不是所有经过了验证的研究结论和结果都是科学的

马海飞

(http://blog.sina.com.cn/gfis 20111018)

科学验证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从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从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与结果都必须经过科学验证之后才有真正的科学意义。然而,“科学验证”并不是简单的验证形式,而必须是符合科学原则的实质性验证。如果验证过程是缺乏科学性的,那么验证后的结论依旧并不属于真正的科学。如果相信了“只要是经过验证的结论都是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话,那就是被科学的表面形式给欺骗了。

那什么是“科学验证”呢?我认为科学验证就是至少要使用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科学方法所进行的验证。这可以叫做“科学验证的两种方法原理”,简称“两法原理”。举例来说,对牛顿引力公式的验证使用的第一种方法可以是牛顿使用过的数学推导的方法。这个验证过程所证明的是:用牛顿的推导方法完全可以准确无误地得到牛顿的引力公式。但这并不能证明用牛顿引力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因此,还必须使用一种与牛顿的数学推导方法完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那个公式的正确性。而根据牛顿引力公式的计算结果把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的做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验证方法。通过这样的验证,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牛顿的引力计算公式是科学的。当然,在验证过程中使用的不同验证方法越多,验证后的结论越具科学性。

那什么又是“不符合科学的验证”呢?不符合科学的验证就是只使用同一种方法所进行的验证。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发现它像一根柱子,就下结论说:大象长得象柱子。在对这个结论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如果验证者使用与那个瞎子完全相同的方法进行验证的话,就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样的验证方法就是违背科学原则的方法。用这种违背科学的方法验证出来的结论不具备科学意义。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验证结果,除了使用与那个瞎子相同的方法检验是否可以摸到象柱子的形状以外,还要使用与瞎子不同的方法去检验“大象长得象柱子”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这个例子很简单,因为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人人都能容易理解。但在事先并不知道结果的实际科学研究中,这种违背科学的验证现象却也并不少见。以宇宙学的研究为例。当一个人在太阳系以外发现了一颗恒星并宣称那颗星距离地球1亿光年之后,所有对这个结论进行验证的人所使用的方法都是与发现者所使用的方法完全相同。而不可能有人用尺子去“实地丈量”。所以,验证的结果只能说明:得到距离地球1亿光年这个结论的“过程”没错,但不能证明距离地球1亿光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更不能证明把光年换算成空间(尺寸)距离后的结果是正确的。所以,宇宙学中的验证就像上面瞎子摸象例子中的验证方法一样,是违反科学原则的。即便如此,人们却普遍相信天文数据中所记载的所有的天体距离尺寸都是准确的实际距离。这是因为这些距离都是经过“验证”了的。结果,科学家们就毫不怀疑地在那些实际并不确切的距离及其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又得出了宇宙在加速膨胀的结论,然后以同样的验证方式来验证这个结论也是正确的。于是又在这一类结论的基础上做出了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等的结论。接下来依旧再使用同样的验证方法来检验这些结论也是正确的。像这样把一个在表面形式上经过验证但实际上并没有经过符合科学原则验证的结论作为依据得出下一个结论的做法是完全违背科学原则的。但由于这些结论确确实实经过了“验证”这个形式上的程序,所以它们非常具有欺骗性。这是一种用假象掩盖真相的做法,所以很难让人发觉。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并不是所有经过了验证的结论和结果都是科学的”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清楚地判断出一个研究结论或结果是否具有真正的科学意义。

这种违背科学的验证现象并非局限在宇宙学中。这种现象到处都有。相信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也可以找到很多例子。当然有时候依据没有被科学验证过的结论甚至依据凭空的假设也可能会得到某种程度上正确的结果。但那不是科学,而是撞大运。有点像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这种机会不是没有,但很少,而且这并不是一种科学行为。遗憾的是从事现代科学理论研究的很多人都一直在这样做着。而且科学主流也默认这种做法。这或许是受到了爱因斯坦“成功”的影响吧!

了解“两法原理”的意义并非局限在验证的过程上,而且还有更广泛的作用。例如,当有人提出了所谓的宇宙膨胀现象时,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宇宙膨胀这个结论与天体距离之间的反向关系呢?虽然我们不能用尺子去直接量出天体之间的距离,但也许我们可以把“宇宙膨胀现象”反过来作为对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间接验伪方法来使用。也就是说,把它作为检验天体距离结论准确性的第二种方法使用。用反向思维来考虑的话,如果宇宙实际上并不膨胀,而人们却能够从观察结果中得到宇宙膨胀的结论,那么,“宇宙膨胀的现象”不就正好证明了人们对天体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是错的了吗?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宇宙在加速膨胀的话,那么,人类所在的太阳系也应该加速膨胀。如果太阳系不膨胀,那么宇宙就应该也不膨胀。如果宇宙不膨胀的话,那么得到宇宙膨胀的结论就说明天体之间的观测距离可能是错的。到底是天体之间的测量距离不准确,还是宇宙真的在加速膨胀呢?用本文所说的“两法原理”来验证宇宙膨胀的话,好像找不到任何第二种方法可以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至于说观察到的天体距离不准确却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种种自然现象都表明,光在宇宙空间传播过程中的速度是在变化的。因此,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可能并不象科学家所说的那样可以用光年准确地计算出来。即使按照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解释,结论也是一样的。相对论虽然认为光速不变,但它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弯曲的。如果时间是弯曲的,而光速又不变的话,那么空间距离就一定也是弯曲的。因为只有时间和距离的同时“弯曲”才可能保证“光速不变”。这就是说,人们在天体之间测量到的距离并不是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是一个弯曲的曲线距离。曲线距离与直线距离当然不同。而用曲线来表示物体之间的距离是没有科学意义的。因此,把光年换算成的空间距离如果是曲线距离的话,那么这个距离就不能作为科学依据使用。只有在确定出直线距离之后,这个距离才是有科学意义的。而在天体之间的直线距离确定之前,任何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以及暗能量的研究都是没有科学意义的。所以,只要沿着“天体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尚不准确”这个思路来解决有关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所产生的争议的话,整个过程就简单多了。

科学不能只看表面形式,更要看实际内容。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甚至会导致伪科学出现。并不是只要经过了验证的结论就是真实的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如何验证的。如果验证的方法是违背科学原则的,那么即便是经过了验证这一个程序,那个结论或结果依旧没有科学意义。没有科学意义的结论和结果是不应该随便作为科学依据使用的。这是一个科学的原则性问题。

本为引用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266370100zk1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