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出问题?

(2016-12-17 21:21:1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 即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要使学生认识深入,就要让学生多疑多问。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

(一)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初期不难发现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不质疑,问题意识不强,在自学质疑课结束中收不到问题条。分析原因学生受传统课堂的影响,课堂不能给与孩子充足的思考时间,缚了学生“疑”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不敢大胆向教师质疑,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挨老师批评、指责,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不成问题而遭同学的取笑,即对质疑有心理负担。怎样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敢于质疑呢? 

1.多鼓励提出问题的孩子在实施初期我们学校印制了问题条并在阳光微课平台上专门设置了问答区老师鼓励孩子尽可能多的把自己在自学质疑阶段真正不会的地方或者是知识点含糊不清的地方记录下来。在开始为了激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进行加分量化,如每提出一个问题加一分,在阳光微课平台上也设置了问答排行榜,鼓励学生“放下包袱,大胆质疑”,不怕说错,只怕不说;不怕动,只怕不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当他们和教师感情融洽时,学生就愿意上这么课,进而喜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平时不积极提问题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就尽可能的给与热情的肯定和表扬,以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多开展质疑能力竞赛。经常性地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对于同一个题目或内容通过“比一比,谁的问题好又多”,来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学生就会在激烈的竞赛氛围中“忘乎所以",消除各种心理负担,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要想学生提出有深度、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让学生会“疑”、爱“疑”,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进而达到自然而然的质疑过程。下面拿语文课为例,说一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1. 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主要包括:①抓课题质疑。教材中的很多课题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抓课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②抓重点词语质疑。③抓课文的重点段质疑。④抓课文内容前后联系点质疑。⑤抓课文标点质疑。⑥抓作品的构思、主题质疑。⑦从写作手法质疑。⑧在难点处质疑,困惑处求疑。⑨在无疑之处能求疑。超越课本质疑等。

   2.给学生质疑的方法。①因果法。通常用“为什么……?”来创设问题。② 变化法。通常用“……改变之后效果怎么样?”“……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来创设问题。③推广法。例如“类似的现象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④对比法。如“……与……对比,有什么作用?”“……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3.敢于质疑,让质疑无处不在。质疑对一个善学的人来说,“质疑”将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扩大质疑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质疑,课外也可以质疑,质疑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不仅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质疑,而且也可以对相关知识、相关学科质疑。扩大质疑空间,可以引发学生探索的内驱力,培养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对于问题答案中存有争议的地方,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并且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老师不能只是以“对”或“错”这两个字来简单的评价学生的答案,以免浇灭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

   (三)激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激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能提出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教师还要激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除了奖励问题的数量外还要激励问题的质量。因此老师甄选学生问题,选择更有价值,把被采纳的问题和采纳问题的名字用多媒体展示,并进行加分鼓励,提出问题加一分,如果问题被采纳则加五分,这样让学生自我效能感加强,大大提高了问题的质量。

2.把问题还原给学生,让学生释疑。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中提高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而这也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学贵知疑",疑是知识学习的起点,有了疑问才会深入学习,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敢质疑、乐质疑、会质疑、善质疑,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和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