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
看到此书的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停下来思考了一下,确实刚刚参加工作几年的我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写备课,批阅学案,编写学案,集体备课,上课,和学生谈话,开会,应付各种检查等等,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头绪.记得曾和领导聊天说:我每天加班感觉都忙不过来,领导说,那要看你想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呀,我做事总是喜欢追求完美.在常作印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一书中也提到了教师如何利用好每天的24小时,如何让每天不会感觉那么忙碌.
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答案: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书.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在场的老师问这位老师,您花了多少时间去准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我每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大约用了15分钟的时间.看到此处,感觉自己截然不同,就拿刚刚讲过的那节青年教师录像课,为了准备这节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下载课件,和其他老师商量思路,晚上曾经加班到凌晨一点.如果把功夫用在平时,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常态课来时,也不至于出现忙忙碌碌的状态.还有每到学校要求交什么论文,总是感觉自己脑子空空,就算是写,也是胡言乱语,一点思想也没有.很明显问题出在自己平时读书太少,积累的太少.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是面对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怎么能以我们上学学到的那点点知识来应对我们的教学呢.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唯有读书积累.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每天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渴求.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每天都在书的海洋里,包括在网络中认识的我眼中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成长也离不开读书,写作.我一个刚刚上路的年轻就是来说读书写作是我成长的很好的方法,
说到读书写作,自己也下定了决心,参加李镇西研究所的读书活动,坚持了两个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还是继续阅读中,但《爱的艺术》还是没有兴趣读下去.今天读了这条建议,更坚定了我读书的信念,我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