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防疫忆旧游(31)——泰山古树和阿里山神木。(附照片)

在家防疫忆旧游(31)
——泰山古树和阿里山神木。(附照片)
(2022年11月27日
注。自2020年初全民防疫以来,自己不能为防疫出力了,就坚决响应号召,在家防疫。不觉已两年多了。这两年不能外出观览,心中闷闷。怎么办?那就翻阅以前的游览记录,再看以前的旅游照片吧。——还别说,还真有新的收获。发现了一些久未见面的文字和照片。眼前重现了那些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心中又翻腾起了“那时”游览的惊喜和快乐。遂决定,把这些尚未面世的游览文字和照片选取一些,发到新浪博客上。以慰自己、以飨博友。今天,发布—— “泰山古树和阿里山神木。(附照片)”。
古人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我体会,——“读万卷书”,可以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风采;“行万里路”,可以感受祖国河山的无限壮丽。不仅高山大川、海阔天空可以壮人豪气、开人胸怀,不仅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可以长人知识、陶冶性情,就是书本上读到的、行进中看到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也会让人心愉神悦、亲切有加;也由此,会让人更加爱天爱地爱乡亲。自从从书本上读到了山东泰山的“唐槐汉柏”和宝岛阿里山的“千年神木”,后来,又亲眼目睹了这些“古树”和“神木”,这些感受更加浓烈和深厚。此后,凡看到新奇的树木,泰山的古树和阿里山的神木就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在眼前。它们不仅是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厚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看着这些不论生长在平地里或山崖上的苍劲、挺拔、坚韧、不朽的千年古树古木,想想还有那些更久远、更辉煌、更尊贵的“黄帝手植柏”和“先师(孔子)手植桧”,高昂的热气、奋勇的前行、不挠的努力就会油然而至。
泰山古树,有记载和碑记的主要有,秦始皇封赠的位于上山盘道旁的“五大夫松”和植于泰山岱庙的“汉柏”和“唐槐”。还有一株不知生长于何年何月,也不知仆地于何年何月,横跨于上山道上的不朽巨木。另外,据测算,泰山的两棵“望人松”也都在千年以上。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唐槐位于岱庙西部,与东侧的汉柏相对。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树立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 唐槐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
汉柏位于岱庙东南隅,有古柏5株,相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汉柏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是台岛著名的森林旅游风景区。有世界上特有的风景“神木”。神木原本指的是,在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红桧。据统计该树高53米。树干在距地面一米半高处的直径是4米66厘米,树干接地面处的周围达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虹劲苍郁。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被人们尊为 "阿里山神木"。它大概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树“世界爷”。阿里山森林铁路通车后,成为闻名中外的台岛地标之一。凡旅客搭乘火车上山者,入园前必先经过神木这一站。瞻仰其崇伟的容颜,成为每位到访阿里山的首要行动。上世纪五十年代,该神木遭雷击损毁,留有残根。
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三代木同一根株,先枯而后荣。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真是造化的神奇安排。横倒于地的第一代枯干,树龄已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壳残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则枝繁叶茂。
此外,还有千岁桧、同心木、三兄弟、四姐妹等著名的奇木奇树和数不尽的正在成长的新树株。密集、青葱、挺拔,为阿里山增添了魅力,形成了壮观的“神木林”。
【附照片】。(共22张)。
一、泰山古树。(8张)。
(I ==7051、6891、6875、D== 4548、4592、I== 6980、6985、6899)。
泰山标志
二、阿里山神木。(7张)。
(M==8304、8207、8211、8268、8270、8254、8253)。
阿里山小火车站
三、陕西黄帝陵黄帝手植柏
(G=3852、3854、3856、3857、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