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点评花鸟画 解读花鸟画

(2014-05-08 10:06:10)
标签:

如何点评花鸟画

解读花鸟画

分类: 张益滔配音


用笔--分出中侧锋。
用墨--分出浓淡。
用色--分出深浅。
用水--分出干湿。

构图方法,花叶疏密聚散,笔墨色彩运用都很得当
画面均衡,花卉枝叶穿插合理,

构图独具特点。

笔墨运用熟练,色彩色墨搭配合理。

笔墨技法熟练很具有功力。

题款,用印恰当合理。

主题鲜明,笔墨酣畅,层次分明,
构图有创意,独具个人风格
题款,用印于画面风格统一

 

。。。。。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花鸟画的研磨与探索

以画牡丹闻名画界与市场。他画的牡丹大胆设色,不拘泥于造物本身的色泽与形态,所以他笔下的牡丹既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又有中国水墨的情韵与内涵,呈现出一种富丽而不浓艳,高贵而不孤单的风姿与气质。近来看李凤岐先生其他题材的花鸟作品,感觉水墨表现与情感抒发的契合很有味,无论是山花野卉的纯真烂漫,还是傲霜秋菊的雍容舒展,均给人不由自主的吸引与感染,留下无穷的想象。由此可见,李凤岐的艺术生命正涌动着一股爆发的力量,令人充满期待。

 

我以为大写意花鸟画是禅,禅是不立文字,说中一物即不是的,人们常问:禅是什么?禅在哪?犹如鱼在水里问:水在哪?

  观赏画仅用眼睛就是不懂画,夸赞画家把老虎的毛皮画得多逼真,或者画螳螂的双臂抱着知了,知了的翅膀在飞动挣扎,一只黄雀紧盯在后;其实这根本不是美术,是文学。用语言文字可以表达,为什么用笔墨呢?纯美术话题是很高级的禅境,进入不到此地,你即使画了高山大河的万米长卷,抽象的符号语言创造的世界也与你相隔千里,进入此境则依靠岁久功深的修练以达自身感觉潜能的开拓,懂不懂画、会不会画、作品格调的高低以此论,这是知识与智慧的分野。陈鹏是深得禅意者,文学性被他所消解,造型准确严谨却绝不逼真,犹如他性格中潇散的作风,一切又都在感觉之中,一切又都超乎其外,一种写意性的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

  消解了传统绘画中文学所占的表面成分,陈鹏游刃于禅境之中,在纯美术话语上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呢?

  一个新世纪在我们眼前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幅与我们的祖先和前人看到的从本质意义上完全不同的画面。距离被缩短,共时性改变了时间,现实世界成了万花筒,有一万个画家就有一万个现实和表现的角度,艺术需要百花齐放,需要提倡,很难厚此薄彼,很难比较高下,更难于定格,用语言说清。

  看了陈鹏收入此书的一百多幅画,二十几年时间的跨度,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几近括出了一个清晰明朗的现在和发展的未来。得出第一个结论是:拼命复归传统与完全现代派的西化形式是异化道路的两个端点,纯粹东方文化观念依然是深入骨髓的主导,它将以形而上的本体论哲学意义被世界肯定。以艺术形式弘扬这种文化观念,并在审美实践中扎实地深拓现代意义的东方文化是一个未来大画家的基础责任,陈鹏是对此有清醒认知者。因此在万筒式的现实世界里他没有迷失,没有故作深沉的叹息,作为长跑者,他举着一杆进击的大旗,是大写意花鸟实践者的火炬。

  如果说山水人物等其它画种还可以通过制作的技巧、繁细的泻染工序而掩盖其心性,大写意花鸟画就是一泓透明的冰水,人的品格心性倾泻纸上一览无余,赤裸裸暴露于观者面前,容不得半点掩饰,所有的法度都依靠日常的修炼,兔起鹘落之间文化积淀尽在其中,白纸为阴,墨为阳,阴阳之间演化万物,顿生万千气象,这是禅,也是道,是东方文化的众妙之门。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领域蔚然大观,群峰叠起,层峦叠障,由徐渭、朱耷、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延续而来,传承有自,陈鹏将自己定位于这一正脉之下,不仅靠勇气毅力,关键是准确的判断力,是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本身的无穷魅力,以此为根基,他进行的所有美术话语的现代探索皆有了牢固的根基。

  由此,我找到了衡量当代画家的主流文化审美标准,因此可以厚此薄彼,比较高下了。我想到汉书中的句子:吞舟之鱼不游支流。

  当今艺坛有投机取巧,自立为王者,有以某特殊题材取胜者,以制作掩其书法传统功力之人,稍有所成既以规模性炒作取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不事张扬,埋头耕耘,未经包装炒作,我以为中青年画家中陈鹏作品可比为处女地。

  在收藏的角度考虑一个未来大师,首先要看他曾经走过的整个道路,是否正脉传承与是否立足于当代美术学术圈的中心地位,陈鹏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侧身于当代花鸟画家张立辰门墙,任课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现又在中国国家画院(原中国画研究院)从事专业创作和研究……立足在这样一个顶级的学术平台之上以及他的充足自信、对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的未来远瞻,加之用功之勤,我们不难推测陈鹏将来的艺术发展。

  衡量一个大写意花鸟画家的真正的标准不是在题材上他画了什么,关键是怎样来画,笔墨功夫上,在美术语言上他走到了何处。具备了美术知识之后,是否诞生了纯美术表达的智慧。作品是社会商品,在流通的商品社会中他是否将自己的艺术思维酿出了醇酒,产生了可以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沉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审美习惯,在他的笔下,体现了多少,拓展了多少个性化的符号,结构是否准确明晰,他是否内外双修,台上的三分钟来源于文化底蕴的几十载卧薪尝胆的寒窗……

  大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上自明以后大师叠起的一个画种,历代大师之所以乐此不疲,因为在其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最能方便地进行笔墨抽象语言创造探索的领域,徐渭展其疯狂,八大陈其简洁,吴昌硕符之于庙堂之雅,齐白石在文人之趣外融入了农民画与儿童画的新意,潘天寿则以其博大的理性给了它以辉煌,相对于这些大师展示的风采,陈鹏做为晚辈后生,在当代以拥抱生活的热情,给这一领域带来了现代性的新趣味,生龙活虎,毫不逃避的禅境思维,一种充满韵味的天地。以此拉开了他与传统不同的角度,开始当代在花鸟画大写意领域的血战。

  韵味,是画面的内涵,只有技巧熟练到可以达到的潜意识,下意识的程度,才可以言其妙道而后自然产生的绘画行为结果。对此的把握与追求者是真画家,悬之于壁,一咏三叹,反复观之而不生厌倦,笔墨节奏和黑白的二维空间可以诞生高山流水的回响,墨色的层次已不是焦湿渴淡浓的五色,素描一样的灰调子里它无限可分,任何一个准确的形象即此即彼,是画面的成分,又非眼所指向,是师造化,法心源的大境界。赏陈鹏画知其味者先在体会其韵,以此发微。

  我所指趣者乃画家于传统笔墨之中,尽其精微而找到的真艺术话语,不是一只鸟望着另一只鸟的构图上的文学性回互,而是那种筑基于书法用笔,显其丰厚之笔骨,建勋于墨妙在用水,水破墨,墨破水,在阴阳演义中对笔墨世界的淋漓认知,焦浓的渴笔如干裂秋风,渴中不枯,润含春雨,线条中有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之感,一根墨线幻化出三千大千世界。我惊叹画家技法之烂熟。不注意间,奇趣横生,这是他于前辈大师在花鸟画上不尽相同之处,也是解读陈鹏现代笔墨语言的要点。

  韵趣,使他独得禅境,依此而坐三生石上,顿悟前缘。

  韵趣之间气韵生动,妙合于前人,不落臼中,取法即高,市井气,江湖气自然避之遥远。传统文人的气韵在整合里妙趣横生,产生出与现代文明天人合一的交响,陈鹏的画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

  证得了自心无上菩提,使陈鹏游戏于笔墨语言中而绝无颠倒梦想,抽象符号的千锤百炼产生了画面本身的美感,演绎出的现代水墨韵与趣,变为荷,成为花,点缀鸟,绝无一张纯抽象的作品,无意于佳的线,扩大成面,产生出厚重的体积,整合出形式美的杼机,纯美术的语言又绝对是雅俗共赏,不尚丑怪。拿出任何一个局部又是真正的现代绘画;荷塘里无意识的墨点,尤如美国画家波洛克的抡洒,淡墨的整体衬托让人联想到印象派对光的运用,几幅方整的静物画里面全是徐渭疯人一样的运笔,雅静中的豪迈与热情使黑白的水墨加上了五彩和光,徐渭与梵高仿佛在寂然中掩映。整合在老子“大味必淡”的东方观念中。

  严格的学院基础训练使陈鹏具备严谨的造型能力,但他并未出现思力交至的能品,更未粗制滥造而自我标榜为写意,而是以殚精竭虑的构思去追求平和简静的境界,表面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可以细细品赏每幅作品儒雅的精心所在,于严密无懈与潇洒出尘中追求和谐的层次对比和韵趣的侧重对比。人为把握之中诞生的浑然天成。

  观陈鹏作画,其挥洒状态和解衣磅礴的动作,让人想到西方现代派的行为绘画观念,但他既重行为,也重效果,忘心忘境的同时,循规不逾矩,不是常人可为的境界。作品具备收藏价值,观者可赏,可以会心,让我想起黄檗断际禅师的名言:“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陈鹏曾因进山写生而晕倒过,艺术家达到禅境不易,亦如是。

  艺术家面对白纸,拿起笔的时候,仿佛造化在手,现实的繁思与琐细顿消,实现不了理想在艺术中得到升华,几十年特殊的生活方式已经使他找到了自己本俱的潜能,他用行为破解了创作的奥秘。

  禅的终极目的是破除人的偏执和颠倒异化,以大写意花鸟画著笔,深拓现代意义的东方审美,陈鹏乐此不疲,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一个奇异的花鸟天堂,幸福极乐。他让我想起吴昌硕在一幅简笔荷花上题过这样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我以为陈鹏在大写意花鸟画博大空明充满禅境的审美中,找到了现代意义的韵和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定位和成为大家的起点。以此,我坚信前人并未把路走完,中国当代大写意画坛依然会群峰耸立,层峦叠障,险峰处无限风光……

 网友评价:

质感强烈,色彩明丽,有很好的视觉感受。
贾大年点评:

《呼唤》这幅作品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亮丽,视觉冲击力比较强,也有震撼力。从色彩上讲,油画讲究色调,讲究构成,讲究透视和布局,作者在这些方面显然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从笔触上讲也比较娴熟,做得比较到位。色调的冷暖过度也很充分,处理技巧方面也还不错。可以看出,作者是比较有思想的,作品整体看起来比较深奥,作者是用心在画,在表达对美的追求。
作品稍微欠缺的是中间部分的色彩处理变化少了一点,空间的处理欠缺色彩的变化。荷花的花蕊以及荷叶表现得都很准确,但就是后面空间的辅衬弱了些,如果在色彩上更讲究一些,变化更多一些,按照西方画的透视原理,光的感觉可能就有了。后面暗的地方应该就是水,但是水的质感需要表现出来。
作品整体上讲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空间处理上再灵动一些,那就更好了。比如在荷叶上,或者在荷花上再点缀两滴水珠,或者再落上一只蜻蜓,这幅作品就活起来了,那就富有诗意了,情趣的表达就更传神,作品就会有很好的生命力。
■               曹利军作品《盛世花韵》
网友评价:

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有意境。
贾大年点评:

《盛世花韵》这幅作品尺幅比较大,构图比较充实,也比较满。作品使用的花卉很多,有牡丹、兰花,茶花,还有紫藤以及两只蝴蝶,画面比较灵动。作者的出发点也很明确,盛世繁荣,主题思想是对的。另外,作者用笔比较讲究,也很到位,尤其是紫藤的处理,画得比较娴熟,包括用笔,用色都比较准确。
不足的地方是他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画讲究一个取舍,讲究一个巧,一个俏。因此,他在今后的构图上可以更加巧妙一些。一幅作品不是说画的东西越多越好,繁多也要有理由,绝不能凌乱,简少更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另外,作者用墨方面让人感觉比较平,墨色的变化不是很多,焦墨淡墨的比对也不鲜明。包括这块石头的处理,缺乏变化,石头虽然是这幅作品中的辅衬,但是配角也有亮相的时候,也可以精彩。画面中虽然花卉的品种丰富,给人以拼凑的感觉。两只蝴蝶感觉不对称,语言性的东西表现不够。牡丹花的处理也不是很讲究,包括花蕊,叶子都处理得不够好。相比之下,除了紫藤,茶花画得比较好,比较俏。但是一幅作品的处理,必须还得分清主次,如果把握不好,成型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显得弱了一些。
■            张清作品《大地回春》
网友评价:表现手法独特,有自己的创作思想。
贾大年点评:作品整体上看起来比较新颖,包括用笔,包括牡丹花花头的处理,比较大胆,墨色处理也比较有功底,两个小蝴蝶也比较灵动,比较到位。
不足之处是整个构图稍微平淡一些,叶子的处理也有些平淡,缺少变化。这幅作品要注意两点,一个是笔墨上要有所变化;二就是整个构图可以再俏一点,打破一些传统的布局,让画面灵动一些。另外,这幅作品的落款比较平庸,位置也有些不对,都在一条线上。一幅作品必须是平衡的,落款就是在一幅作品上找到平衡点,并体现出应有的平衡。
                   刘士苓作品《园间趣》
网友评价:

大写意的手法,很新颖,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对生活的关注。
贾大年点评:

这幅作品从创作思想,到创作理念都不错。作者用笔比较讲究,笔墨处理,色彩的处理,构图的处理都比较到位。包括颜色的变化,都是很有思想的。这幅作品可以看出,既有传统的情趣表达,又有现代的绘画语言。我们必须承认,凡一艺之学,须智行两尽,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画虽小技,可达乎道,其绘画之法,规矩之处,可以意传,神妙之处,必由悟入耳。
这幅作品的作者显然是把这些花卉当作一个静物在处理,其实,如果不加最底下的那一部分,这幅作品堪称完美。因为加了这一笔以后,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花卉是放在案子上的,是一个静物。意境之中就会让人感觉形成了一个框,呈现的结果比较死板。
■       刘文顺作品《一片青荷十里香》
网友评价:

清新典雅,充满着别样的情韵。
贾大年点评:

这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比较传统,可以看出,他是在学张大千。从整幅作品的构成上,从笔墨处理上,浓淡干湿焦都有了,作者都做得非常到位,也比较讲究。另外,作者还加了一些现代技法,用现在的表现手法搞创作,这是值得提倡的。一幅作品不管用什么方法去表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够表现作者的艺术思想。这幅作品的技巧处理很有新意,再加上草虫的感觉,以及颜色变化,也突破了传统的那种比较单一的表现方法。
绘画创作以意象立其意,局部则从具象入手。这幅作品的立意很明确,问题是荷叶表现有些雷同,造型的变化不大。往后可以在熟悉技法的基础上要加强造型的变化,这样的处理结果会让作品更富有思想。

             许光磊作品《荷花》
网友评价

:造型生动,充满着动态的美感。
贾大年点评:

这幅作品整体上看起来比较新颖,画面中的莲蓬,包括荷花花蕊的处理,非常有情趣,而且有些现在笔法在里面。作品的构图也很好,给人感觉比满,笔墨比较讲究,浓淡干湿和变化和过度都有充分的表现,而且层次感。莲蓬的用笔很娴熟,造型处理得也很好很生动。《荷花》这幅作品的落款有些差强人意,应该再往上一点,稍微再讲究一些就更好了。我们的创作即使再现代,也要考虑到一些传统的东西,考虑到大家的感受。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一切绘画艺术创作,绘画艺术现象与艺术作为都在无形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中国写意花鸟画也不例外,其传统的悠久包含着各种不同文化发展所特有的基因,它又在于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这是自然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幅作品还有一个问题,莲蓬的处理稍微再变化少了一些,如果在排列上,错落变化一下就好了。现在看来这些莲蓬基本都在一条线上,感觉少了一些俏、巧。另外,用墨整体还是不错,但是有些地方给人的感觉不够自然。


                    ■钟生义作品《梅》
网友评价:

气宇轩昂,表现的梅花或含苞待放,或雪中盛开,很有生命的张力。
贾大年点评:

这幅作品整个大的构成和气势感觉比较到位,大部分枝干的处理都比较协调,笔墨的变化也比较老辣,比较讲究。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而且梅是排在第一位的。历朝历代画梅的大家很多,在进行这样的创作时,可以先看看古人画梅的作品,感觉一下古时大家的创作思想。正所谓“熟通古法,意与古人合,自具变化,方有已心。”
这幅作品不足的地方就是梅花的花蕊和花瓣的处理上有些问题,变化也比较少,用笔上再注意一些,有的地方比较呆板。这幅作品中有两处败笔,就是中间的枝干部分,有两处显得多余,如果去掉这些,这幅作品看起来更加生动,有情,有趣。落款希望再讲究一点,位置上一定要考虑跟整幅作品必须协调起来,让人感觉生硬,把构图破坏了。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积淀精髓,其中有继承也有创作,这些凝聚着亿万人的智慧千百年来的积淀对于任何一位从事绘画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时刻铭记,任何一位画家所画作品的内容及形象,揭示的是万象变化聚合之道,也蕴涵着对主体对人生的体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