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节 茶文化有奖知识问答竞猜
(2014-05-05 11:18:34)
标签:
茶文化节茶文化有奖知 |
分类: 张益滔配音 |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文化---制茶、饮茶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
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
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芬芳而甘醇。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茶道本来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矩和品饮方法;
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精神文明层次
《茶经》记载,从唐代开始,茶的精神就
渗透到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
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静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
锻炼人格,超越自我?
答案只有一个——静。
茶故事
中国茶道,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道
温、良、恭、俭、让的精神,
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随着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不断产生矛盾与冲突,
那么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
多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指导,
清醒、理智、平和、互相沟通、相互理解;
在解决人与自冲突时则强调
“天人合一”、“五行协调”。
历史上,四川茶馆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解纠纷。
某某之间产生分歧,在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的旧中国,
往往通过当地有威望族长、士绅及德高望重文化人
作为进行调解,调解的地点就在茶楼之中。
通过各自陈述、争辩、最后输理者付茶钱,
如果不分输赢,则各付一半茶钱。
这种“吃茶评理”之俗延续到全国解决。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
佛教强调“禅茶一味”
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
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
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
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
“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
同时,还提供了 崇尚自然,崇尚朴素,
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天人和一 人化自然
人们在品茶时 追求
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
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
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
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
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
并通过品茶去体悟自然的规律
自然化的人就是把自然界万物人格化、人性化。
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
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
所以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
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亲切。
茶文化的功用:
以茶会友、以茶联谊、
以茶示礼、以茶代酒、
以茶倡廉、以茶表德、
以茶为模、以茶养性、
以茶为媒、以茶祭祀 、
以茶作禅、以茶作诗、
以茶作画、以茶歌舞、
以茶献艺、以茶旅游、
以茶做菜、以茶为食、
以茶设宴、以茶健身、
以茶制药。
茶德,即茶之功德。“茶有十德”: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
以茶驱雇气,以茶防病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
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1、我国是茶的故乡,我国先民约从何时利用茶的?
神农时代
2、我国古代对茶的称谓有哪些?
茶字何时统一启用?
荼、茗、槚、诧、荈、蔎、皋芦、葭萌等
10余种。9世纪、中唐。
3、我国食饮茶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经历了茶的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
并在唐中期以降的清饮茶中一路走来,演化着
煎茶、点茶、瀹茶的饮茶方式。
4、唐代、宋代、明清的饮茶方式是什么?
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清代瀹茶。
5、为何佛门把饮茶称为“和尚家风”?
唐代茶业的繁荣和茶文化的确立与佛教
在唐代的植根勃兴密切相关。
僧人好茶缘于佛教的戒律及修禅的要求。
佛教有午后不食的戒律,饮茶粥是变通的妙法,
且茶有悦志助思的功效。
由此,佛门茶香引领民俗,饮茶被称为“和尚家风”。
6、何谓三前摘绿?
7、儒家的中庸思想对茶道的影响有哪些?
儒家把“仁礼”与“和”的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儒学独创茶道以“清”为美意识
升华了中国茶道的美学意境;、
中国茶道讲究儒学思想的“中庸”与“适度”;
茶诗中也蕴含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
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
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
与万物为友、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正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道教思想与茶道精相通的重要基础。
9、我国第一部茶著?茶圣?
茶道的始基?
唐朝陆羽的《茶经》、陆羽
10、我国哪位皇帝是著茶书第一人?
书名?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11、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
分别源于我国哪个朝代?
“抹茶道”源自宋代点茶、
“煎茶道”源自唐代煎茶
12、中国茶道“和、静、怡、真”的含义?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
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
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
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天性,达到“全性保真”。
13、我国有哪些茶区?
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14、六大茶类分别指什么?
15、从制作工艺上绿茶分几类?
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为了进一步培育亭洪路“10+1”茶叶批发市场,不断增强亭洪路商业街对江南商圈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亭洪路茶商企业的自身优势,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由南宁市商务局、中共南宁市江南区委、江南区人民政府、南宁市茶业商会以及南宁拾加壹商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南宁市第二届茶文化周暨春茶展示会,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的时间、地点
(一)活动时间:2007年4月28~5月4日(共七天)
(主会场:每天9:30~17:00时;分会场:每天9:30~24:00时)
(二)活动地点:亭洪路“10+1”茶叶批发市场。其中主会场设在亭洪路商业街27栋二楼,分会场设在各茶叶经营店铺。
二、活动准备及工作安排
(一)成立活动工作组
1、总指挥:
黄善荣(江南区党委副书记)
邱 健(江南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
张树辉(江南区政府副区长)
蔡家雄(南宁市茶叶商会会长)
2、现场总协调:
甘启宁(江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廖庆葵(江南区经贸局局长)
邓敬逸(江南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甘超亮(南宁市国凯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詹海宏(南宁市茶叶商会副会长)
3、各工作小组:
(1)活动安排小组:负责本届茶文化周活动具体协调工作;提前把本届茶文化周安排活动情况向市有关部门请示报告;安排活动场地、安排人员值班;并组织人员维持活动现场的秩序;做好展销期间每天茶叶、茶具的营销额统计及报告工作;负责对本届活动意见收集及活动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
小组成员:廖庆葵(组长)、潘素琼(副组长)、梁克强(副组长)、肖志成(副组长)、詹济远、蒙 玲、卜 澜、何丽深
(2)策划小组:与策划公司对接做好现场布局与展位等安排工作;邀请领导嘉宾参加本届茶文化周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对参加茶文化展示的名品茶叶进行点评;邀请制壶大师现场制壶;邀请名书画家现场书画表演;协助组织文艺表演及斗蟋蟀比赛评奖活动;茶壶文化知识现场有奖问答活动安排;协调安排收藏珍品茶叶、名茶、名壶、名画拍卖会活动等;做好活动经费预算并请示城区政府同意拨付经费。
小组成员:梁永恒(组长)、潘素琼(副组长)、孙建华(副组长)、邓丽珍、李 冀、南宁茶叶商会3人、谭 政、魏桂宁
(3)招商接待小组:负责本届茶文化周活动接待工作;负责发动亭洪路“10+1”茶叶批发市场的商家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与南宁茶叶商会对接,向全区茶叶商发布活动信息,向国内各大茶叶生产厂家及知名茶商发出邀请函;审定进入指定活动场所参加活动的企业名单;与横县花茶商联系,组织安排其参展,并为下一步招商引进横县花茶企业作准备;与拍卖公司对接,搞好收藏珍品茶叶、名茶、名壶、名画拍品的征集等工作;
小组成员:周 斌(组长)、陈 宁(副组长)、肖海兵(副组长)、梁克强(副组长)、詹海宏(副组长)、李朝晖、黄嘉嘉、李
婷、曾活
(4)宣传报道小组:负责组织本届茶文化周新闻发布会;联系有关的媒体,在活动前期、中期和后期组织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制作并安排分发宣传江南发展的小册子;制作并安排播放全面反映茶文化周活动的专集(光碟)、宣传茶文化;组织制作茶文化与茶壶文化知识介绍展板、壶文化短片播放茶壶养护知识介绍;负责茶壶文化知识现场有奖问答题、奖励方案及奖品的准备;负责收集、制作、悬挂与茶文化有关的灯谜及谜底准备等,制作设置宣传江南图片板报。
小组成员:陈旺生(组长)、伊庆南(副组长)、杜红林(副组长)、苏金锐(副组长)、兰 丹、陈
忠、韦文清、卢思铭、韦建华、陈方
(5)旅游文艺活动安排小组:负责邀请市文联组织文化人士前来采风、品茶、侃茶文化;联系落实进行茶艺、音乐模特及文艺节目等表演人员、导游人员等;组织斗蟋蟀比赛评奖活动;做好开幕式、各种茶艺、文艺表演及拍卖会等会场布置及活动安排;安排4月28日舞狮、腰鼓队在茶叶市场内巡回表演;组织穿插在文化周期间的“观名车、游老街、品名茶、尝海鲜”江南休闲一日游等活动。
小组成员:罗 燕(组长)、农肖胜(副组长)、翟广雨(副组长)、杨崇清、蓝雅露、柯富玲、梁 艳、莫少美
(6)交通安全保卫小组:负责指定活动场所的安全保卫以及亭洪路商业街的交通疏导工作。
小组成员:公安分局、交警五大队、黄泽清(副组长)、保安公司(具体人员名单另定)
(7)工商管理小组:负责对参展商的合法经营监督管理等。
小组成员:季荣健(组长)、张光树(副组长)、张婷、张立
(8)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本次参展食品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等。
小组成员:宋灵坚(组长)、吴先良(副组长)、苏文宏、罗远来、卢侣泉、张谷、欧明捷、覃维清
(9)后勤服务小组:负责制作邀请函;提供工作人员饮水及用餐等;室内活动场地清洁卫生;活动经费筹措等。
小组成员:李长安(组长)、肖志成(副组长)、谢美谋、农银燕
(二)主要工作安排
1、3月4日召开活动筹备工作会。部署本届茶文化周活动各项工作。
2、3月31日(星期六)下午前,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及拟参展茶叶商代表动员会。动员广大茶叶经销商积极参与本届茶文化周活动,并提出参展的要求,部署下一步工作。
3、4月9日前各工作小组向活动安排小组提供工作细案。
4、4月20日新闻发布会。
5、4月24日参展商进场布展。
6、4月26日检查验收补漏工作。
7、4月28日开幕式。
8、4月28日~5月4日茶文化周活动。
9、5月4日活动结束。
10、5月8日前召开总结会。征求各有关单位及个人的意见,对本届茶文化周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收集相关的历史信息资料,为下一届茶文化周活动积累成功经验。
11、茶文化周暨春茶展示会主要活动安排及主会场演艺比赛活动安排详见附页。
各工作小组按各自的职责任务要求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工作过细,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及其他工作小组进行对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调整,做到团结合作,分工不分家,努力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本届茶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