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39b0467taf4e1a1f1483&690
上钢琴课前等待老师到来前的自娱自乐,摄于2011年8月。
学琴札记:欣赏是最好的养料
文/图:嘉豪妈
CD里传来优雅的巴赫《小步舞曲》,母子俩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聆听。反复地听了好几遍后,小男孩从沙发上跳起,说:“我也要弹一下。”然后快步走到钢琴旁,小手在琴键上跃动着。弹出的旋律虽然远不及CD里的,但是妈妈一直面带笑容看着他的背影。小男孩弹完一遍回过头时,妈妈用鼓励的语气说:“嗯,比上次弹得更流畅了,再注意一下呼吸就更好啦。”男孩笑笑,还扮了个小鬼脸,回过头去继续再练……
很有趣吧?这不是电影里的画面,也不是小说里的场景,这是“十一”长假时发生在我们家的一幕。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放假前,嘉豪学了大汤2里的《小步舞曲》,后来在家里听钢琴音碟时听到这首曲子,十分的高兴。于是反复地放,反复地听,听完后就自己练习弹。由于平时上班时我都听不到他练琴,于是十分珍惜假期里他的练琴时间,每每这时我总是做一个最好的听众,静静地听他弹奏,待弹完一曲后给个小小的评价,激励他的进步,说出我的感受,提出我的建议。嘉豪也乐于接受,尽力地去调整、改正。
欣赏是最好的养料。我把自己定位于听众,就是想在嘉豪练琴时不给他过多的压力,让他自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练习,按照自己的体会去琢磨,甚至天马行空地去想象、去尝试。比如:入学后他们新教了一首校歌,有时在家他就自己对着歌谱在琴键上摸索,慢慢地就把曲子弹出来了。再比如:前几天他练完曲子后找来几张白纸,雄心勃勃地说要自己“作曲”,一边在琴键上这敲两下、那弹两下,一边在纸上写着。我在另一个屋子里不动声色地看自己的书,同时也期待着他的“大作”。结果是半个小时之后,他拿来了自己的“作品”,写了三行谱,上面画着一些小蝌蚪,咱不说曲子做得怎么样,这曲名可起得绝对大气,叫《莫扎特纪念曲》。敢给大名家写纪念曲,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感谢培洪妈的推荐
http://s10/middle/639b0467taf8bbba2509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