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无边界――嘉豪阅读的一点感悟

(2010-01-25 08:55:01)
标签:

阅读

兴趣

全方位体验

尊重孩子

育儿

分类: 嘉豪成长之开卷有益

    早晨嘉豪起床时,一边穿衣服一边煞有介事地跟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呀?”一觉醒来,我以为小家伙有什么新主意啦。

    回答却有些出乎意料。“我跟你说,太阳系里有九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那个…”我估计他是不认识那个“冥”字,便说“是不是冥王星啊?”

    “对。”

    这个小家伙准确无误地(如果没有那个不认识的字)把这九颗行星的名字说出来,问他是从哪看的呀,他说是自己看的百科全书(不过他看的这本书有点老啦,冥王星的地位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到单位后我上网一查,嘉豪不仅说出了这些行星的名字,而且很准确地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这让我更觉惊诧。小家伙自己看书的印象还挺深的。家里有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和《百科全书》,他很感兴趣,没事时自己老翻着看,今天说的这个就是他自己在家看书的结果(幼儿园要装修所以提前放假在家)。

    看到从小开始坚持的亲子阅读现在培养了嘉豪自主阅读的习惯,我觉得很欣慰。当然以后阅读的路还很长很长,但自己对嘉豪的阅读越来越有信心,有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阅读以兴趣为基点,需要不断引导。孩子的兴趣需要发现和引导,家长不应过多地左右孩子的兴趣。回忆嘉豪“听”书的过程,基本上都以他感兴趣的故事或图片为主,和他一起看、一起读。早期阅读的启蒙也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度过的,孩子对一个故事感兴趣会不厌其烦地要求你讲,这时候家长绝对不能认为孩子可笑或者不可理解,而要加倍耐心地满足孩子的讲述要求。记得刚开始给嘉豪讲故事时,他总是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让你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就在这反反复复的读和听当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吸收和积累。在坚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阅读后,他也不自觉地完成了认字的过程(这点我一直非常惊诧,孩子学认字没有格外地教,就是在共同阅读中学会了很多字),而且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在家里随时随地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图书就会专注地看。

 http://s14/middle/639b0467t7dd141419ead&690

 

    2.阅读需要全方位体验,尽量提供各方面条件。阅读不仅仅是看书,还有很多其他的相关方式共同推进。看博物馆,逛动物园,玩玩具,玩拼图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帮助孩子增长见识、加深对阅读理解的形式。比如,当嘉豪通过看书对恐龙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带他去自然博物馆恐龙乐园去了解恐龙的生活场景、发展变化直至灭绝的情况,此后马门西龙、霸王龙等等便成了他不忘的话题;当他看有关武器的书对火箭、军舰等感兴趣时,我们就买相关的拼装玩具让他全面了解这些机械的构造;当他对中国之外的国家感兴趣时,我们买了一个世界地图的拼图,让他在玩中知道外面还有精彩的世界。当然在这些过程中,嘉豪也不是总能保持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可能很快就转移了。在我看来,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某一阶段会有特别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很多时候也是稍纵即逝,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很容易丧失;但如果多关注一些,他就能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事物,何乐而不为呢?

    3.阅读可以不过早按年龄设限,需要尊重孩子的特点。自从嘉豪识字以后,除去每天临睡前的亲子阅读,他自主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多,看的书也越来越广泛,从故事书、漫画书到知识类的百科全书他都爱看。记得在嘉豪四岁多时我就给他买了一套学生版的插图本百科全书,倒不是说他的阅读水平已经完全达到小学程度,不是的,而是因为那时候他对地球啊、太空啊这些东西很感兴趣,问的有些问题我已经无法准确地回答他了,于是买了一套书让他自己看,面有很多图片和说明,他的很多问题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而我也一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所以我觉得可以不特别严格地按照年龄来限定书籍的种类。说这层意思的时候我很谨慎,我没有说“阅读不必设限”,而是用“可以不过早设限”,就是想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多家长在选书时过多地依赖书上的推荐,如“1-3岁必读”、“3-6岁必读”等等,有时候买回来的书孩子不一定喜欢,我觉得家长还是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作出判断。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也是从自己孩子身上得到的一点感悟,算是抛砖引玉吧,欢迎各位博友一起多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