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二副对联考

标签:
杂谈 |
《中国对联集成•乐清卷》一书于去年出版,掇菁撷华,蔚成大观。近阅集内所录之董其昌、喻长霖二联,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兹不揣浅陋,抛砖引玉,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闲寻书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此联镌刻于雁荡山北斗洞。落款为其昌。清代梁同书题苏州拙政园“绣绮阁”联也为之雷同。按照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网站与诸多报刊杂志介绍,此联系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撰书。著名画家杨善深1984年来游雁荡,其于《雁荡山写生》册页上题跋云:“朱熹,董其昌亦曾来游。此洞是董其昌读书处。”杨氏仅以对联落款来认定,尚缺乏依据。
董其昌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倘如他来过雁荡,必定能在诗词、国画当中找到相关线索。另外在明代及以后的乡邦文献中也应有记载。《雁荡山特辑》等书收录董其昌《登翠微亭》:“烟迷杨柳洲,水泊芙蓉岸。我忆南湖秋,西山暮云乱。” 谓翠微亭在雁荡山三折瀑景区翠微亭。早圮。元代诗人李孝光曾记:“灵峰去灵岩十里而近,中路有亭名翠微。”此亭非彼亭,以此作注释不太妥当。且看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三记事篇:余与程黄门同行江南道上,停骖散步。见陂纡复,峰峦孤秀,下瞰平湖,澄碧万顷,湖之外江光吞天,征帆点点,与鸟俱没。黄门曰:“此何山也?”余曰:“齐山也。”黄门曰:“子何以知之?”余曰:“吾知杜樊川所谓江涵秋影者耳。”询之舟人,亦不能名。但曰此上有翠微亭。黄门与余一笑而出。是日步平堤六七里,皆在南湖中。此堤之胜,西湖仅可北面称臣耳。”董其昌此文中提到的“翠微亭”、“南湖”、“齐山”皆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城东。
其实此副对联为集句联。上支取自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诗:“闲寻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下支取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诗:“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黄庭坚比董其昌出生早五百余年,谓董其昌撰书显然是错误的说法。以我之见,雁荡北斗洞署名为董其昌的对联,应是民国后建亭者所为。因在蒋叔南文集中与他所邀请来游雁荡的文化名人文章中皆未提及。从对联的章法上分析,上下字之间呼应不够,缺少一气呵成之感,符合集墨迹刻制的做法。
另一副为灵岩寺联:山雁荡,水龙湫,洞石佛,百二峰拔地凌云,海上名山称第一;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千仞神工鬼斧,灵岩胜景叹无双。我市楹联名 家曹云霖先生曾作过点评:“此四十六字倚天拔地,字字如铸。尤妙在揭出六个地名,自然成对,前后辉映,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是乃意匠经营,非照葫芦画瓢也。”1984年冬,黄岩籍书法家任政在上海书写过此联,落款为黄岩喻长霖撰句。此联现悬挂于灵岩寺大门两侧。墨迹入编《书画雁荡》一书。
是否为喻长霖所撰,朱省斋的《朴园日记》可以作为证据。朱省斋于1936年五月初旬来游雁荡。作有《记雁荡山》一文,刊载于当年七月份的《中华月报》。他当时在灵岩寺见到由梁寒操题写的“听瀑庐”,匾额旁悬有喻信厚联,题曰:造化敷设,有此大观;山雁荡,水龙湫,洞石佛,百二峰拔地凌云,南戒雄奇推第一;我辈登临,更惊异境;右天柱,左展旗,后屏霞,数千仞神工鬼斧,灵岩名胜叹无双。
朱省斋的雁荡游记颇为详细,每到一地必认真记录。他在现场抄录此联,肯定不会出错。撰联者喻信厚,号莘侯,台州温岭人。曾任职京师各部和江浙几个县的知事,系清代榜眼喻长霖长公子。
现在看到的这副对联系删改版,虽在文字上更加简练,但后人擅改撰联者确是不妥之举。名人游雁荡可以提高知名度,然不能歪曲事实,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