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命题技术
(2011-03-24 22:24: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仓库 |
一、命题的基本要求
(一)试题材料的选择
1、文字量适当,阅读试题材料篇幅相对完整,有题目、有作者、有出处。最好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最新的好文章。
2、注重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注意体现价值观导向。
3、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尽可能地保持试题材料的相对完整、简约。
5、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浅易的,宜以课内的语言材料为主,但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和现成译文。
6、如果需要考查教科书中典范作品的阅读情况,在命题时也要变换角度、编出新意,不要从教材中圈定部分课文作为必考内容,不要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更不能以某种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内容要求作为命题的依据。
(二)命制策略
1、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2、试题的命制要充分利用材料,阅读题目的设计应着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理解。
3、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内容的需要合理选用和搭配题型,实现题目功能的互补,以达成全卷的测试目标。
4、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注意避免试题情境设置生硬,或脱离客观实际。
(三)主观试题题干表述清晰、明了,而且要在具体把握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编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特别是赋分在2分以上的题目,都应该有合理的参考答案和清晰的评分标准。对有较大开放性的多分的题目,要提供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的参考答案,并清晰地制定出不同水平层次的评分等级标准。
二、板块内容
(一) 积累与运用 1、积累: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积累。 试题命制要求:①根据测试需要选择题型;②尽可能地设置具体语境,避免将过于生僻的字词作为考查内容;③对教材中字词理解的考查,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④对书写技能的考查,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考查,要注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书写量也要适当。 ⑵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等;名著阅读。 试题命制要求:①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注意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角度设题;②语法、修辞的概念术语不应作为考试内容;③对于文学文化常识,基本的记忆考查是必要的,但要控制难度,注意对教学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超出其认知水平的内容和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文学文化常识积累试题的情境性、综合性、应用性;④对于名著阅读,应侧重积累考查,侧重对学生基本阅读情况的考查,设置名著阅读的感受性、鉴赏性、评价性的试题,一定要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⑶古诗文积累:《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并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试题命制要求: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教材内容为主来确定考查内容;②可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查,可从记忆、理解、应用等不同能力层级要求进行考查,还可尝试设计比例适当的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查;③从理解、应用角度设计考查古诗文积累的题目时,题干的表述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唯”教参;设置的情境一定要和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⑴考查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运用语言;根据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语言;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⑵试题命制要求:①可尝试设计比例适当的、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试题;②题目的设计要注意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③题目的设计要注意重点考查语文能力,而不是其他学科的能力。 (二)口语交际 1、考查内容: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3、试题命制要求:①可以考虑将口语交际测试纳入到过程性评价,或综合评分,记入学生的语文总成绩;②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的创设;③考查听力,要注意控制听力材料的长度、难度;④要注意控制口语交际部分在整份试卷中的分值比例。 (三)综合性学习 1、考查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2、考查方式:①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②单设“综合性学习”或“综合学习与探究”板块;③在“积累与运用”或“阅读”板块中设计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要求的试题;④在纸笔测验中,可以设计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和要求的试题进行检测;⑤在纸笔测验之外,可以另行设计考查综合性学习水平的活动进行检测,或根据学生平时综合性学习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结果记入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总成绩;⑥在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对综合性学习考查的有效形式。 3、试题命制要求:①在语文学业考试的语文命题中积极探索考查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试题命制是必要的;②无论单设“综合性学习板块”,还是在其他板块中设计体现综合性学习特点的试题都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③避免“综合性学习”的“泛化”,避免离开“语文”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题目设计要注意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要求过高。 (四)现代文阅读 1、考试内容: ⑴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⑶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⑷从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试题特点 ⑴阅读选文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与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 ⑵注重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⑶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⑷阅读试题突出文化性和语文特色。 3、选文特点 ⑴阅读选文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⑵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题材、体裁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⑶相当多选自报刊、文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⑷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4、试题命制要求 ⑴注重考查对阅读选文整体把握 ①注重整体的阅读和综合理解。 ②在不肢解文章的前提下着重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 ③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⑵注重考查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①阅读试题设计注意与学生的阅读实际、生活实际和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合。 ②力图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对阅读选文以及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③着力体现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 ⑶试题突出文化性和语文特色 5、试题命制建议 ⑴关于选文 ①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是保证命题质量的重要一环,是阅读试题编制的重要前提。 ②现代文阅读的测试材料一般应从教材以外选择,所选材料的水平应与教材文本水平相当或相近。 ③阅读选文标准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篇幅适合学生阅读。 ④要注重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考查,对其他类文体的考查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⑤在选取时还要注重选文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⑵关于命题: ①阅读试题的命制要注重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应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的考查。 ②阅读试题数量不要过多,不要琐碎,不要肢解文章,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③要注重命制开放性试题,要特别注意编制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 ④在命制教材中典范作品的阅读试题时,要变换角度、编出新意,不要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更不能以教学参考书的内容要求作为命题依据。 (五)文言文阅读 1、考试内容 ⑴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⑵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⑶不应把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2、命题思路 ⑴一个依据:全是是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⑵两个层次 ①感性层次:积累.识记.诵读.理解 ②理性层次:思考.分析.综合.联想 ⑶三个维度 ①知识与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要点 ⑴选文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⑵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句的理解 ⑶注重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4、选文要求 ⑴文言文阅读材料大部分选自教材篇目 ⑵所选篇目基本上是浅易的、典范的文言文,适合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⑶少数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增加了相应的注释 5、考查要点 ⑴文言词句 ①比较注重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②运用划线断句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语感,用翻译或说出原文意思的方式考查对句段的理解③④⑤⑥ ⑵联系生活 ①从阅读材料中找出生成点 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⑶注意事项 ①某些试题的考查内容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②某些主观题的设计超出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③试题命制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试题命制建议 ⑴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所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本地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⑵文段应该是浅显易懂、能够表达完整思想内容的完整文段。 ⑶对文言词语的考查应该落实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对实词的理解情况。 ⑷词语的考查应和读懂文段的意思结合起来,适合学生的整体感知和全面理解、分析。 ⑸设计命题不要纠缠于概念术语的解说上,也不要纠缠于文言文词性、语法的识记上。 ⑹主观题的命制应该掌握尺度,不要造成试题允许答题的空间设计过大、过空,以避免学生游离于文本过度阐发;同时,应制订清晰、明确、有层次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利于评卷者掌握。 (六)诗歌欣赏 1、以《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为基础,参照选用教材的情况确定。现代诗和古诗兼顾。 2、考查内容:①赏读古今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古今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古今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今代诗歌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古今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考试内容 ⑴写作应注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注重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⑵考查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⑷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编制作文题,注意题目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⑴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①首先围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来选取写作材料,尤其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写作材料都体现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②其次也围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来设计试题,尤其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设计。 ⑵写作范围和内容注重向生活开放,引发学生的思考 ①写作试题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联系,向生活开放,从人生、社会、自然和学习等方面撷取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精彩、鲜活的写作材料。 ②写作试题注重引发和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①作为终结性考试所命制的写作试题,应注重对新课程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②着重考查学生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感受和理解。 ⑷写作试题不强调文体要求,注重选择性。 ①写作试题注重了题目的可选择性,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任选其一。 ②注重写作内容的选择性,不限制具体的写作内容。 ③在写作要求方面注重开放性,不强调文体要求。 ⑴写作试题命制应力求富有新意,鲜明的时代感。 ⑵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表达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⑶写作范围和内容要注重向生活开放,从自然、社会和人生等方面撷取能够触动学生思考的精彩、鲜活的写作材料。 ⑷写作试题的命制要注重文题的选择性。 ⑸写作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不要人为地设置审题障碍,不必强调文体要求。 ⑴命题作文 ①要注重写作题目的开放性,不能束缚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 ②要注意题目的新颖性,避免猜题、押题、背现成的文章。 ⑵半命题作文 ①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写作内容的限制性和开放性。 ②要注重写作提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⑶话题作文 ①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命制,要注重写作材料的选取,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写作欲望,话题的确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真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②要拓展传统的写作范围,尤其是涉及自然、科学和艺术。 ③要突出地域文化色彩。 三、定量分析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试题 (一)怎样的试题才是 “好”试题 1、合新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 2、合教育测量学的要求 3、命题改进的方向 ⑴试题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⑵如何提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 (二)为什么要进行试卷的定量分析 1、从评价学的观点看:评价是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定量分析提供的正是试卷评价所需的事实基础。 2、当前的现状看:学业考试评价在较大程度上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持。 3、发展的观点看:提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离不开教育测量学的指导。 (三)试卷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1、分析的载体:当年的语文试卷。 2、分析的依据:按照经典测量理论,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对每份试卷进行整体分析和项目分析。 4、果的呈现: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学科评价组。 (四)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1、定量分析包括试卷的分析和试题的分析两部分。 2、对试卷的分析主要包括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及试题的难度分布和学生的总分分布等。 3、试题的分析主要包括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还可以对选择题进行选项分析。具体来说主观题计算各题的平均分、标准差、难度系数、区分度和试题在各得分点上的人数及百分比。选择题还可以提供试题的各个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 (五)定量结果的应用 1、育测量学的试卷编制指导原则 2、试卷分析中教育测量学指标的两种使用方式 ⑴从数据中发现线索 ①对试题的指标进行全面观察,把握试卷的总体情况。经典测量理论中项目分析使用的最主要的指标是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鉴别指数) ②对指标中含有极端数据和异常数据的试题进行重点分析。 ⑵到数据中寻找证据 ①对试卷直观分析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试题。 ②对这些试题进行量化分析寻求证据。 (六)量化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样本合理。 ②程序规范。 ③指导思想明确。 ④量化分析的合理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