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黛丽精神

(2010-04-13 08:21:24)
标签:

奥黛丽

总统自由勋章

芭蕾舞

ella

赫本

英国

冰川诗歌

中国诗歌

杂谈


http://s16/middle/5fec8c4eg83bcd0fa3f3f&690
http://s1/middle/5fec8c4eg83bdfa736490&690

http://s5/middle/5fec8c4eg83bdfaddd7d4&690  

http://s10/middle/5fec8c4eg83bccf586b39&690



http://s1/middle/5fec8c4eg83bcca5b1a30&690

http://s11/middle/5fec8c4eg83bccab6ad6a&690  



http://s11/middle/5fec8c4eg83bccbc96cca&690

http://s4/middle/5fec8c4eg83bccc15b883&690

http://s3/middle/5fec8c4eg83bccc713632&690

http://s7/middle/5fec8c4eg83bcccccc4c6&690  



http://s10/middle/5fec8c4eg83bccdd9beb9&690

http://s1/middle/5fec8c4eg83bcce261fe0&690   





http://s14/middle/5fec8c4eg83bccfe3042d&690

http://s15/middle/5fec8c4eg83bcd04d98ae&690  

  
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                 她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原比利时官语之一)等多国语言。

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父亲:(Joseph Victor Anthony Hepburn-Ruston)英国银行家/ 母亲:(Ella van Heemstra)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男爵。
个人履历: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在此期间,赫本曾为荷兰地下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1944年安恒战役,此时16岁的奥黛丽成为一名志愿护士,战役期间很多盟军伤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医院,其中一名受伤的英国伞兵在赫本和其他护士的帮助和照护下康复,这名伞兵就是后来的导演特伦斯·杨,他在1967年执导了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
晚年,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
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奥黛丽卓然不群,别指望拿那些现成的陈词滥调来套她。” ——美国《时代》周刊

  “唯一可以盖过蒂凡尼珠宝光芒的人便是奥黛丽。”—— 亨利·普雷特

  “奥黛丽·赫本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质。例如:高贵、优雅与礼仪……,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比利·怀尔德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被著名的时尚杂志《ELLE》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美丽女人第1名,得票率为76%。“她是自然与美丽的化身,她皮肤细嫩,性情温和、活泼,她的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美”,《ELLE》杂志的主编罗西·格林如是说。
她是拿全美国四大艺术奖项(电影奥斯卡奖、戏剧托尼奖、音乐格莱美奖和电视艾美奖)的仅有九人之一。
主要成就:总统自由勋章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1992年 获奖 总统自由勋章 表彰她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所做贡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雕像;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她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